戴正吳在夏普重建路上的失算
2018/11/14
戴正吳(67歲)被台灣鴻海精密工業派往夏普擔任會長兼社長。他計劃用2年時間將夏普重建拉上正軌,改變公司的面貌。通過代工iPhone而發展成全球性企業的鴻海希望借助夏普的品牌擺脫「代工模式」。但也出現了在中國的混亂銷售有可能招致損害品牌形象的失算。
![]() |
夏普在戴正吳的領導下時隔4年實現扭虧為盈 |
夏普8月決定將擁有近60年歷史的大阪八尾工廠的電冰箱生産轉移到海外。生産液晶電視的栃木工廠也將在2018年底之前停止生産。這樣一來,除了在三重縣的龜山工廠生産的部分大尺寸液晶電視外,夏普的家電生産在日本國內基本上全部消失。
戴正吳的這一決斷在根本上並不僅僅是削減成本。戴正吳在公司內部等場合曾表示要以美國蘋果為目標。像蘋果一樣將生産委託給外部,集中精力錘鍊産品與服務品牌,他希望打造這樣一種吸引消費者的企業形象。
鴻海與蘋果公司一起構築了全球性的水準分工體制,但現在這一模式正處於分崩離析的邊緣。從1990年代起,鴻海在中國大陸建設巨型工廠,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代工生産企業。鴻海從産品開發階段就開始參與,提前進行鉅額的工廠投資,並完善了訂單承接體制,將産品迅速而大量地投放市場。以此吸引了蘋果公司。
![]() |
但中國大陸的工資正以5年翻一倍的速度上漲。2018年上半年鴻海的合併營業利潤同比下降34%。主要原因就是大陸的人工成本高漲。
為此,鴻海創始人、董事長郭台銘(68歲)和他的心腹戴正吳摸索出一條道路:從夏普以往的垂直整合模式脫胎換骨,策劃並開發創新型産品,提高品牌影響力。
但這樣做需要一些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僅是産品和服務的策劃開發能力,還有品牌影響力。夏普在這方面遇到了挫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日經亞洲300i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美元/日元 | 132.42 | -0.60 | 04/14 | 15:15 |
美元/人民元 | 6.8381 | -0.0298 | 04/14 | 07:14 |
道瓊斯指數 | 34029.69 | 383.19 | 04/13 | close |
富時100 | 7843.380 | 18.540 | 04/13 | close |
上海綜合 | 3336.1530 | 17.7892 | 04/14 | 14:05 |
恒生指數 | 20405.12 | 60.64 | 04/14 | 14:04 |
紐約黃金 | 2041.3 | 30.4 | 04/13 | close |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