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商請供貨商評估部分産能分散
2019/06/20
蘋果公司的産品除廉價版iPhone等極少部分在印度生産外,大部分都是在中國大陸組裝的。最大的供貨商是全球最大電子産品代工企業(EMS)鴻海精密工業。鴻海與蘋果公司的年交易額達到約9萬億日元,以深圳和鄭州為中心構建巨型工廠,在中國大陸雇用了約80萬人。
台灣的和碩聯合科技生産iPhone、廣達電腦生産蘋果的筆記型電腦MacBook、仁寶電腦工業生産蘋果的平板電腦iPad,都是主要在大陸的工廠裏組裝,再出貨到以美國為首的全球市場。據相關人士透露,幾家主要供貨商都接到蘋果公司方面的通知,要求評估將生産分散到中國大陸以外的地方。
鴻海董事提名人劉揚偉在6月11日的法人説明會上表示正與客戶蘋果公司24小時不間斷地關注貿易摩擦的變化情況。劉表示,如果客戶提出需求,鴻海有能力彈性調配集團在大陸以外地方的産能因應。
中國大陸作為「世界工廠」,從上世紀90年代起確立了可以大批量産的技術、縝密複雜供應鏈與物流網。生産蘋果産品整機的鴻海等其他組裝廠據點周邊集中了許多零組件供貨商,因此要馬上就轉移到其他國家並非易事。一位供貨商的高管指出,蘋果對品質水準要求很高,産品認證複雜,要想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方建立新的生産供應鏈,「至少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時間才有辦法開始小量試産」。
與此同時,蘋果的手機競爭對手華為近來受到美國制裁。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最近證實近來手機的銷售量下滑40%,且因為美國禁令,未來兩年華為的營收將會短收300億美元。中美兩個國家的主要手機公司蘋果和華為相繼改變策略,與兩家企業進行交易的全球超過一萬家供貨商也不得不將採取經營戰略調整以因應情勢變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黎子荷、鄭婷方 台北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