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的「技術流」新帥能否挽回劣勢?
2021/01/15
1月13日,美國英特爾(Intel)發佈消息稱,將由帕特·季辛吉(Pat Gelsinger,59歲)擔任新的首席執行官(CEO)。這位曾擔任過技術一把手的回歸人才面臨的任務是重新恢復曾經的數字主導權。由於英特爾對環境變化反應遲緩,過去堅挺的個人電腦用半導體業務如今也處於劣勢。在中美高科技競爭日趨白熱化的背景下,英特爾的低迷導致美國的技術停滯不前。
![]() |
「這是在嚴峻形勢下想要通過技術東山再起的信號」,日本一位半導體業界人士在得知英特爾的人事任命後如此表示,目前的英特爾正處於緊要關頭。該公司的最大失敗是在代表半導體尖端程度的精細化競爭中落後於人。
英特爾2020年7月發佈預告稱,電路線寬為7奈米的新一代CPU(中央處理器)的量産時間將推遲到2022~2023年,比計劃延後半年。在1月13日發表的人事任命中暗示7奈米産品「取得了巨大進步」,即便如此也無法否定英特爾的緩慢動作。
![]() |
一般來説,半導體的電路線寬越小,性能越高。儘管線寬的定義有所不同,但其競爭對手美國超微半導體(AMD)已投放7奈米産品,蘋果也已在自家電腦上使用了5奈米産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