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IT遇上iPhone減産衝擊
2021/11/23
美國蘋果的新款智慧手機「iPhone13」的供貨計劃出現大幅延遲,這已開始對台灣企業的業績造成直接衝擊。由於電源類和無線類的通用半導體短缺,年內的iPhone生産計劃被指存在最多下調1000萬部的可能性。供應大量零部件、還負責組裝的台灣19家主要企業的10月營業收入合計額比上年同月減少0.4%,13個月來首次轉為下滑。
![]() |
嚴重的半導體短缺導致iPhone生産停滯,鴻海等台灣企業的業績進入下行局面 |
據美國彭博社等報道,蘋果當初計劃到2021年底生産約9000萬部新款iPhone13。但是,美國博通和美國德州儀器的通用半導體的生産推遲,蘋果陷入不得不大幅縮減計劃的境地。
庫克:將産生更嚴重的供應制約
實際上,蘋果首席執行官(CEO)提姆·庫克也在10月28日召開的面向分析師的電話會上承認,指出了半導體對自身産生的影響巨大。針對2021年10~12月,庫克提出預測稱「將産生比7~9月出現的60億美元更嚴重的供應制約」。
![]() |
在面向iPhone的相關業務上受到顯著影響的是台灣企業。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分析台灣19家主要IT企業(亞洲主要上市企業,Asia300)的10月營業收入發現,合計額比上年同月減少0.4%,降至1.3195萬億新台幣。在約1年時間裏維持強勁的台灣大型企業的業績迎來了轉折點。
承擔iPhone生産的約6成的鴻海面臨的情況尤為嚴峻。該公司10月的營收比上年同月減少10%,出現2位數下滑。鴻海預計10~12月的營收也將比上年同期減少3~15%。原因是雖然目前處於聖誕商戰的繁忙期,但無法按計劃製造iPhone13形成打擊。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