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IT遇上iPhone減産衝擊
2021/11/23
繼鴻海之後,iPhone的生産量居世界第2的和碩聯合科技10月的營收也下降0.1%。
台積電也明顯減速
從台積電(TSMC)來看,面向蘋果的業務佔營收的約為25%,在整體營收中佔比最高。該公司10月的營收僅增長12.8%,比9月下滑約12%。
![]() |
iPhone13搭載了台積電造的尖端半導體。該公司的供貨本身並未出現明顯問題,但蘋果無法充分確保通用半導體,結果台積電也不得不減少面向蘋果的半導體供貨。
台灣各企業9月因新款iPhone上市而受益,但很快就陷入失速。前景難以預料的原因是即使自身具有生産能力,但處於電源類和通信類的半導體等其他企業的零部件短缺導致蘋果暫停生産的局面。
關於電源類和無線通信類,德州儀器和博通被認為分別在兩種半導體的生産上處於停滯狀態。雖然責任不光是在2家企業,但只要不消除這種供應問題,iPhone13的供貨將無法恢復正常。
鴻海的經營首腦、董事長劉揚偉在12日召開的財報發佈會上表示,原本預測半導體短缺持續至2022年4~6月,但可能將持續至2022年下半年。(並非尖端産品的)通用半導體的短缺仍在持續。比如電源用半導體短缺。對相關問題顯露出危機感。
警惕通貨膨脹加劇
在供應問題成為行業逆風的背景下,有觀點擔憂全球通貨膨脹趨勢也可能給今後的IT需求增長潑冷水。美國勞工部10日發佈的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上年同月上漲6.2%。31年來首次上升至6%左右,且連續6個月維持5%以上的漲幅,存在消費意願減退的可能性。
在中國,除了半導體短缺之外,限電對各種生産造成影響,供應鏈存在的隱憂趨於常態化。7~9月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的同比增長率僅為4.9%,相比4~6月增長7.9%大幅萎縮。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裕 台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