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解析(下)擺脫「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意識
2023/06/13
有一個日期被松下控股(Panasonic Holdings Corporation)的高管們稱為「Day zero」。在2021年10月1日,原本的松下以半年後轉型為控股公司為目標,進行了架構改革,控股總公司下設家電、車載電池等8家業務公司。這一天被公司內部稱為社長楠見雄規使集團脫胎換骨的日子。
楠見社長把一項業務定位為僅次於電池的重點領域,負責該業務的集團內部公司也誕生於Day zero。那就是把空調等空氣調節業務、空氣凈化器等空氣品質業務合為一體的「空質空調公司(Heating & Ventilation A/C Company, Panasonic Corporation)」,目前歸屬於家電業務公司旗下。
空質空調公司的社長道浦正治在公司啟動之初就敲定了「攻佔歐洲市場」的方針,幾個月後制定出了投資計劃。當時「已經意識到了速度感」(道浦社長)。
當道浦社長向松下控股的董事彙報計劃時,得到的回答是「要進一步加快速度」。道浦社長在感到驚訝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楠見社長(松下控股的社長)要求經營者具備的素質。
楠見雄規透露,在以前的松下集團中,「因為由社長決定,所以自己無需擔責的想法」一直在蔓延。這是躲在企業集團(綜合企業)保護傘下的「背靠大樹好乘涼」意識。只要全年確保盈利,就不會因業績不好而格外顯眼。缺乏謀求大發展的野心。
花費長達1年時間才達成收購協議
有一個例子形象地説明了這一點。2020年春季,松下開始探討全資收購大型供應鏈管理系統企業美國Blue Yonder。當時的高管們在會議上一直討論的是收購金額的多寡而不是企業成長性。
直到約1年後雙方才達成協定。最後,收購Blue Yonder的金額為71億美元,上漲了30億美元左右。過於謹慎的判斷導致費用支出增加。
「這不就是固守于單年度計劃、陷入了思維停頓嗎」。楠見社長要求業務負責人懷著速度意識做出判斷並進行投資。轉型為控股制就是為了營造這樣的環境。
「在仍有很多企業對引入AI持慎重態度的情況下,松下卻行動迅速」(分析師)。4月,松下控股為日本國內的所有集團員工(約9萬人)引入了可回答員工提問的對話型AI,供他們在業務中使用。早在商業應用實例還很少的2月,負責系統開發業務的Panasonic Connect就引入了對話型AI,短短2個月時間內就把應用範圍擴大到了日本國內的所有公司。
Panasonic Connect的社長樋口泰行出身於微軟日本公司。他表示與産品製造相比,系統開發的「速度感和工作方式都不一樣」。除了使用對話型AI之外,還讓高管在開放空間裏辦公,很多舉措都是從Panasonic Connect開始推廣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