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匯總了2014年全球「主要商品與服務份額調查」。在納入調查對象的50個品類中,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和服裝等4個品目的榜首發生了改變。中國經濟增長雖在減速,但收入和生活水準正在上升,因此在中國擴大銷售的企業提升了份額。以本國需求增加為東風,在搜索引擎和智慧手機領域,中國企業躍進明顯。
在面向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領域,2013年排在第3位的南韓LG螢幕超越日本螢幕和夏普這兩家日本企業,躍居首位。對中國新興智慧手機企業的供貨增加推動了LG的增長。
在服裝領域,瑞典Hennes & Mauritz(H&M)以微弱優勢超越運營「ZARA」的西班牙Inditex。H&M除了在美國和德國等歐美國家之外,還在中國擴大了店舖網。同時在澳大利亞等此前未進駐的地區開店。
通過在新興市場國家開設店舖等舉措,迅速追趕上Inditex,同時歐元貶值等匯率動向也構成東風。不過,兩家公司的份額差距僅為0.01個百分點,2015年有可能再次出現排名逆轉。
在光伏電池領域,贏得本國需求的中國天合光能(Trina Solar)由2013年的第2位躍居首位。在中國內蒙古地區和江蘇等地,光伏電站不斷建設,該公司增加了對發電企業的供貨,同時在日本和美國也實現了增長。在2013年之前連續2年位居榜首的中國英利綠色能源被天合光能奪走了市佔率。
在造船行業,南韓大宇造船海洋公司躍居第1位。該公司在液化天然氣(LNG)船和貨櫃船等大型船舶領域具有優勢。第2位是現代重工業,在前5家公司中,4家為南韓企業。日本企業今治造船排在第3位。整合了位於廣島縣的子公司,以乾散貨船為中心增加了建造量。
很多中國企業借助本國需求的增加擴大了份額。在搜索服務領域,美國谷歌為43.8%,保住了首位頭銜,但比2013年下降15.8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排在第2位的中國百度則提高14.1個百分點,達到25.8%,迅速追趕谷歌。
在智慧手機領域,南韓三星電子(24.5%)和美國蘋果(14.8%)這2強均降低了份額,而排在第3位的中國聯想集團為7.2%,提高了2.7個百分點。排在第4位的中國華為技術為5.7%,提高了0.9個百分點。
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納入調查對象的50個品類中,前3家公司的份額合計與2013年相比有所增長的有23個品目。在因智慧手機的普及而市場規模正在縮小的數位相機和個人電腦領域,壟斷化正在加強。啤酒類飲料和碳酸飲料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品目的前3家公司份額合計也實現了增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