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車市場的萎靡態勢愈發明顯。5月的新車銷量比上一年同期下滑0.4%,時隔3年半首次連續2個月下滑。受經濟減速和各廠商紛紛大幅增産影響,供給過剩引發價格競爭的惡性循環一直在持續。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變天」成為全球汽車産業的經營風險。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6月10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5月新車銷量為190萬3800輛,繼4月份(減少0.5%)之後市場規模再次縮小。這是受歐洲財政問題影響出口低迷、經濟停滯的2011年10~11月以銷量首次連續2個月下滑。雖然此次銷量下滑也受到了經濟減速的影響,不過目前萎靡局面出現擴大。
海外車企也賣不動了
9日在位於北京雙井的大眾的4S店,進店後竟然一個接待的人也沒有,工作人員閒散。在櫃檯上玩手機的一位經理沮喪地説:「不好意思,沒有銷售人員,因為工資靠業績,很多賺不到錢銷售人員都辭職了」。
在中國新車市場最近出現的明顯變化是此前勢頭堅挺的海外汽車廠商的銷量紛紛開始下滑。市佔率位居首位的大眾與中國一汽的合資公司5月份的銷量同比大幅下滑大約20%。排在第2位的通用的銷量減少了4%,第3名南韓現代的銷量也下滑了約10%。
5月主要面向個人的乘用車的銷量僅同比增長1.2%,增幅較4月份(3.7%)相比出現縮小。之前中國汽車市場一直受個人購車熱潮支撐,但是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在一般消費者之間出現擴大,越來越多的人推遲了購車計劃。
降價5萬3900
此外中國特有的結構因素也是雪上加霜。通用5月宣佈將「雪佛蘭」等主力車型的價格最多下調5萬3900元。「不得不對抗競爭對手的降價攻勢。1輛車降價2萬元一點也不稀奇」(大眾中國法人高管)。
背景在於汽車的生産過剩問題。大眾計劃在2019年之前合計投資220億歐元,將中國的年産能提高到目前的1.9倍至500萬輛。通用和現代等也將著手增設工廠,此外,北京汽車集團和長安汽車集團等接受地方政府援助的中國廠商也在著手進行大幅增産。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15年中國新車需求預計為2500萬輛以上,佔全球的四分之一。不過,也有觀點指出,全球大型車企紛紛行動,競相大幅增産後,「到2015年底,中國整體産能將迅速增至4000萬輛以上」(日系車企)。
儘管經濟減速導致需求放緩,但各車企擔心各自市佔率下滑,均未停止增産。結果導致「很多銷售店本適合1個月的店面庫存,但最終庫存卻達到了3個月以上」(日産汽車的銷售店),各車企紛紛陷入引發降價競爭的惡性循環。
美國調查公司J.D. Power亞太公司表示,中國2015年1~5月出現虧損的銷售店佔整體的47%,較上次連續2個月出現負增長的2011年的20%大幅增加。「每年夏季都是淡季,新車賣不出去。在廠商增加補貼的年底商戰前根本束手無策」,北京市內的現代汽車經銷商高管這樣消極地表示。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阿部哲也 北京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