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4成主要上市企業利潤惡化
2019/03/20
關於亞洲主要上市企業「Asia300」的2018年度業績,預計10家中有4家凈利潤比上財年惡化。除了曾是火車頭的韓台高科技企業之外,一直受益於中等收入階層壯大的零售等消費企業也陷入苦戰。再加上中美貿易摩擦的風險,亞洲企業正在迎來考驗。
![]() |
友達光電的工廠 |
台灣液晶面板企業友達光電(AUO)董事長彭雙浪稱,過去6年處於能賺錢的時期,但今後幾年供應過剩將常態化。這明確表示出繁榮已經結束。該公司2018年度凈利潤降至101億新台幣,下降7成。如果單看2018年10~12月,則下降了9成。
自2018年起,由於中國大陸企業的增産攻勢,液晶面板單價出現暴跌。由於智慧手機市場放緩和貿易摩擦導致中國大陸消費放緩,液晶面板需求方面的形勢也日趨嚴峻。
面板業的南韓LG螢幕2018年業績從利潤創新高2017年度轉為虧損1794億韓元。而推進增産的中國京東方科技集團(BOE)業績也出現惡化。
在納入統計對象的約300家企業中,高科技相關領域的約40家企業的利潤增長率為9%,與2017年度(增長6成)相比明顯減速。
南韓三星電子的凈利潤增長6%,為43.89萬億韓元。利潤增長率與2017年度(超過8成)相比大幅放緩。三星高管表示,「大型IT企業啟動半導體記憶體的去庫存,出現供過於求」。由於與中國大陸企業的競爭激化,智慧手機的促銷活動費用也出現膨脹。
以蘋果等全球IT企業為客戶的世界最大半導體代工企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的凈利潤與上年基本持平,總市值超過20萬億日元的亞洲高科技2強都面臨增長放緩。
南韓的半導體相關人士透露,「被稱為GAFA的美國IT巨頭的庫存或許遠遠高於預期」。兩家公司高管均認為「去庫存將在2019年上半年結束,下半年將走向復甦」,但這一預測能否成為現實仍是未知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