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經營/戰略 > 南韓企業1季度利潤大減37% 對華出口低迷

南韓企業1季度利潤大減37% 對華出口低迷

2019/05/20

PRINT

       南韓企業的業績持續惡化。南韓交易所517日發佈了573家上市企業20191~3月合併財報的統計結果。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佔南韓出口額約1/4的對華出口表現低迷,企業營業利潤同比減少近4成。據推算,美國加徵關稅將導致南韓的對華出口每年縮小1000億日元(約1.08萬億韓元),有聲音擔心業績低迷將走向長期化。

 

       南韓交易所對上市企業(不含金融行業和變更財年的企業)的財報數據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銷售額同比微增至約484萬億韓元,營業利潤同比減少37%,減至27.8萬億韓元。

 

       營業利潤與降至20167~9月以來最低水準的201810~12月相倣。不過, 201812月底至20193月韓元兌美元匯率貶值近5%,成為出口企業利潤增加的主要原因,考慮到這一點,可以認為1~3月的業績較201810~12月進一步惡化。利潤減幅也較10~12月擴大了11個百分點。

 

 

       南韓企業出口半導體、汽車、鋼鐵、造船和化學等多個領域的産品。其中,1~3月高科技産品的出口表現尤為低迷,半導體的出口額減少22%(減至235億美元)。有機EL面板和液晶面板螢幕的出口額減少17%,降至約53億美元,包括零部件在內的智慧手機減少28%,降至約27億美元。

 

       佔南韓出口額26%的對華出口似乎陷入苦戰。對去年秋季之前南韓的景氣局面起到拉動作用的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的營業利潤均下滑了60%以上。在電視用有機EL面板領域有優勢的LG螢幕的虧損額擴大了336億韓元。

 

       除了出口減少外,燃料價格上漲也對南韓企業構成重創。南韓最大的鋼鐵製造商浦項製鐵利潤下滑近2成,樂天化學等南韓3大化工巨頭利潤均下滑5成以上。鐵礦石和原油價格上漲成為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且這些企業難以將成本上漲的部分轉嫁到向汽車廠商銷售的産品價格中,導致盈利狀況出現惡化。

 

       各家企業出口的多寡反映全球需求,因此南韓企業的財報也被稱為全球經濟的先行指標。截至目前,有觀點認為,4~6月業績將與1~3月持平。一家化工巨頭的高管坦言稱,「2019年一整年都會比較煎熬的氣氛在公司內部蔓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