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駐中國的日企近3年減少2%
2019/06/04
日本民間信用調查公司——帝國徵信(Teikoku Databank)的調查顯示,進駐中國的日本企業數截至2019年5月降至1萬3685家,與2016年的上次調查相比減少約2%。按行業來看,零售業減少約6%,減幅最大。受人工費上漲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等影響,中小規模的企業減少。如果美國與中國的緊張狀態長期持續,有可能對日本大型企業的動向也産生影響。
![]() |
同樣的調查是繼2010年、12年、15年和16年之後的第5次。據帝國徵信的資料庫和信用調查報告文件,分析了可確定進駐中國的日本企業。
截至2019年5月的進駐日本企業數量達到1萬3685家,與2016年的1萬3934家相比減少約2%(249家)。與過去調查中進駐公司數最多的2012年的1萬4394家相比減少約5%(709家)。
按行業來看構成比最大、佔整體4成的製造業為5695家,比2016年減少約3%。主要是製造整車零部件和電子零部件的企業等減少。人工費上漲等原因導致成本提高,將生産設備轉移至日本國內和泰國等東盟(ASEAN)國家的情況很多。
減少幅度大的是零售業(472家),比2016年減少約6%。雖然日本料理店和啤酒屋進駐增加,但通信銷售業者等減少。
另一方面,房地産業(171家)比2016年增加約23%。其中最多的是「租賃事務所」(74家),面向進駐中國的日本企業的辦公室和常駐人員住所的提供需求巨大。金融和保險業(379家)增加約11%。除了金融機構之外,統一管理中國周邊國家業務的控股公司的進駐等增加。
進駐動向因企業規模不同而不同,以年營業收入10億日元為臨界點。年營業收入在10億日元以下的企業合計減少約7%。另一方面,年營業收入在10億日元以上的企業增加約1%。存在年營業收入規模越大、進駐企業越是增加的傾向,最大規模的「年營業收入1000億日元以上」的企業增加約6%。
最近,在中美貿易摩擦激化的背景下,出現了調整與華為技術等中國企業交易和轉移生産基地等加速「擺脫對中國依賴」的趨勢。帝國徵信分析稱,「如果中美之間的緊張狀態長期持續,進駐企業除了中小企業之外,大型企業也有可能減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