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在中美之間受「夾板氣」?
2019/06/06
美國和中國圍繞高科技技術的爭奪正在對日本企業造成影響。美國相繼出台的出口和投資管制將間接迫使日本企業剝離中國相關業務。爭奪尖端技術主導權的中美對立越是激烈,日本企業夾在中間受「夾板氣」的可能性越會提高。
向美國當局申報
「接受中國企業出資,是否應該向美國當局申報」,2018年秋季,一家日本建築相關企業詢問美國的律師事務所。日本企業只是從中國企業接受小額出資,為何必須向美國申報呢?
2018年11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加強了併購(M&A)監管。擔憂資訊流入中國,要求涉足半導體等重要技術的美國企業等進行收購的事前申報。出現了日本的驪住集團(Lixil Group)放棄將義大利建材子公司出售給中國企業的情況,對美國之外企業之間的重組也造成了影響。
![]() |
即使是乍一看沒有關係的領域,也成為監管的對象。在建築相關企業的情況,美國事務所的律師表示「作為出資的回報,曾被要求讓中國技術人員在該公司的美國基地接受培訓」。
今後,日本企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納入2018年8月制定的《國防授權法》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CRA)。
將人工智慧(AI)和生物等14個領域的技術定為「新興技術」和「基礎技術」,最早在年內啟動出口管制。這些技術已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列為審查對象,但律師猿見田寬認為,「除了出口管制改革法案的限制對象之外,米國意在併購以外的‘平時’也監視重要技術的轉移」。
最可能受影響的是産學的共同研究。在美國的大學裏,應對中國風險的行動已經開始。哈佛大學針對與風險高的企業和組織的共同研究,擬定了(1)即使接受捐贈也不轉讓非公開技術;(2)獲得資訊設備之際限制與校內網路的連接;(3)不接受「孔子學院」等管理規則。
2018年12月華為技術的高管在加拿大被逮捕,之後史丹佛大學的著名華裔物理學者自殺,引發了猜測。東京大學的副校長渡部俊也認為,「今後日本企業的研究機構如果不進行和美國大學類似的風險管理,與美國的共同研究將受到影響」。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