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在中美之間受「夾板氣」?
2019/06/06
國籍歧視風險
另一方面,過度意識到脫鉤的對策也隱藏另外的風險。2019年2月,本田的美國子公司「本田飛機公司(Honda Aircraft Company)」與美國司法部(DOJ)達成和解。美國司法部認為,該公司在網站上發佈僅限招聘美國人的內容,「曲解了《國際軍火交易條例》(ITAR)和《出口管理條例》(EAR),在雇用中進行了國籍歧視」,啟動了調查。
《國際軍火交易條例》和《出口管理條例》中具有僅限美國人接觸可被轉為軍用機密資訊的「視同出口管制」。本田公關部門解釋,「沒有(應對管制的)意圖,是錯誤發佈」,但結果以支付4萬美元以上罰款、取消招聘的國籍條件達成和解。
美國律師伊藤嘉秀表示,「在美國主管出口管理的企業相關人士擔心面向中國的違規技術出口和再出口」,在應對視同出口管制的同時,需要與雇用相關法制保持兼顧。
中國也沒有無動於衷,5月31日表示要公佈對中國企業造成損害的外國企業名單。此外,還在醞釀限制可轉為軍用的尖端技術轉移的《出口管理法》。律師石本茂彥表示「內容為再出口管制等,與美國的管制類似。在技術實力提高的背景下,希望以此作為與美國談判的籌碼」。
對很多日本企業來説,中美的市場都很重要。藤井康次郎律師表示,「應該向兩國當局説明,在企業內的中美業務部門之間切斷資訊,不存在技術外流風險」。
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圍繞技術外流的爭執根深蒂固。在美國和中國之間,日本企業已經進入為避免被捲入兩國的對立漩渦,需要細心加以注意的局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澀谷高弘、瀨川奈都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