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4上市企業1~3月出現最終虧損
2020/05/19
新冠疫情擴大正在導致日本上市企業的業績惡化。從近日迎來高峰的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財報發佈來看,26%企業的1~3月出現虧損。按季度來看,虧損企業數量創出發生東日本大地震的2011年1~3月(30%)以來、時隔9年的高水準。經濟活動的停止導致營業收入下降,廣泛行業的損益惡化。在日本國內外,經濟活動正在重啟,但大部分企業認為利潤低迷的情況暫時還會繼續。
廣泛行業的業績惡化
以截至日本時間5月15日19點(北京時間18點)發佈財報的1273家日本上市企業(不含新興企業和母子公司均上市的子公司等)為對象進行統計發現,1~3月337家企業出現最終虧損。比例與往年的1成左右相比大幅增加。統計對象企業的1~3月凈利潤同比減少7成。
從2019財年全年來看,對象企業整體凈利潤同比減少16%,自2011財年(截至2012年3月)以來、時隔8年出現兩位數下滑。在東日本大地震時,供應鏈斷裂的製造業業績惡化明顯,而非製造業除了電力等部分行業之外,虧損企業有限。此次受新冠危機影響,業績惡化局面擴大至全部行業。
![]() |
在製造業,本田和馬自達1~3月出現虧損,汽車産業下滑明顯,還導致了原材料廠商的銷售減少。
![]() |
馬自達在廣島市的總部工廠(資料圖) |
15日發佈財報的住友化學因汽車零部件業務低迷等影響,1~3月出現最終虧損。該公司常務執行董事佐佐木啟吾表示,「汽車工廠停産長期化,今後仍很嚴峻」。阿爾卑斯阿爾派因車載導航儀等汽車零部件的銷售下滑影響,轉為虧損92億日元。
汽車等産品運輸減少的商船三井出現158億日元的最終虧損。據悉,貨櫃船需求目前比通常減少1~2成左右。日本通運的企業物流業務陷入苦戰,計提了位於疫情影響嚴重的義大利的子公司的資産減值。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