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企業紛紛減資變「中小」
2021/03/09
日本接連出現了大企業減少註冊資金、形式上改為中小企業的例子。企業原本應當有效利用從股東手中籌集的資金來擴大規模。日本大企業採取無奈之舉的根本原因在於稅負會隨著註冊資金的多少發生變化。如果稅負與實際經營情況産生較大偏差,就會欠缺稅收公平性。
在日本,如果企業的註冊資金在1億日元以下,稅制上就會被當做中小企業對待,繳納法人稅的稅率較低。並且不屬於即使虧損也要繳納法人事業稅(地方稅)的「外形標準課稅」對象。這原本是為了照顧規模小、經營上不夠從容的企業。
![]() |
近年來,日本大企業通過減少註冊資金來縮小規模的動向引人注目。日本國稅廳的統計顯示,2011年度註冊資金達到1億日元以上的企業約有3萬3千家。2018年度減少到3萬家。日本經濟新聞旗下的QUICK的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在遭到疫情直接衝擊的2020年,僅上市企業就有16家將註冊資金減至1億日元以下。
![]() |
運營居酒屋「莊屋」等的日本大莊公司2020年8月將註冊資金由86億日元壓縮到了1億日元。大莊9~11月的合併最終損益出現了17億日元的虧損,疫情下業績持續低迷。除了抽出部分註冊資金來彌補損失之外,該公司的另外一個目的是減輕稅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