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的「完美模式」在走向終結
2022/10/24
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廠商美國英特爾(Intel)大幅轉變了經營戰略。此前該公司一直將人力、物力、資金集中於美國的生産基地,向全世界出口半導體。然而,現在轉換了公司創立以後堅守50餘年的商業模式,開始在歐洲等地區推進工廠建設。
![]() |
促使英特爾做出如此轉變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和烏克蘭危機等導致的供應鏈分割。由於物流紊亂等原因,已難以將足夠數量的半導體運送到汽車及電子設備等客戶企業的手中。
疫情之前,半導體會在接到訂單後的半年左右時間裏送到客戶手中,但現在最長需要近兩年。英特爾打算在距離客戶較近的地方設立基地,即便特定地區的生産和物流遇到問題,也可以從其他基地供應。英特爾還計劃借助M&A(併購),在世界範圍內增加近10座核心工序工廠。
增加庫存以防萬一
製造業此前精心打磨出了被稱為「Just in Time(準時制)」的生産方式,也就是在需要時採購所需數量的零部件,然後在大規模工廠進行集中生産。這是一種儘量減少庫存,通過降低成本來增加利潤的方法。以前英特爾也從全世界採購零部件,在美國工廠進行大量生産,由此降低了成本。這主要受益於冷戰結束後緊張局勢緩和,全球供應鏈通暢。
![]() |
「Just in Time若能完美發揮作用,會非常理想。但現在並非如此」,英特爾副總裁布魯斯·安德魯斯 (Bruce Andrews)如此表示。
企業正在加緊從Just in Time轉換為Just in Case(以防萬一)。目的在於即使花費成本也要讓工廠避免停産,發生緊急情況時也能繼續供應産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