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之相對,聯合利華和瑞士雀巢等歐美食品廠商則將從配送到開拓銷售渠道的工作全部委託給批發商,繼續推行不同於味之素的戰略。有零售店店主稱「擺放一件商品每月可以獲得4萬~6萬盧比」。歐美零售企業通過批發商向店主支付一定費用,拜託店主將其商品擺放在顯眼的位置。據稱,在促銷費用方面,聯合利華和雀巢是味之素的2~3倍,宣傳力度也更大。「走訪銷售戰略」可以説是「弱勢者的智慧」。
打開銷路的關鍵
日本的食品和日用品廠商在開拓亞洲市場方面面臨著3大現實。即日本産品「品牌實力強」、「品質高」但是卻「賣不出去」。日本綜合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紀伊信之表示,這是因為日本企業一直致力於開發符合當地偏好的商品,卻忽略了如何攻佔流通網路」。
日本企業難以打開銷路的關鍵在於東盟市場的流通結構。據英國調查公司歐睿資訊諮詢公司統計,在東盟6國約24萬億日元的消費品支出中,通過中小型零售店渠道消費的佔76%。在商業設施和大型連鎖店不斷增加的泰國,這一比例也高達58%,類似於日本80年代的情形。
印尼的這一比例為86%,和日本60年代時差不多,嚴格限制外資進入的越南為96%,相當於日本60年代之前的狀態。在這些國家,食品和日用品等方面,和百姓生活聯繫密切的零售店的比例很高,如何開拓日系便利店等大型連鎖店之外的零售店變得至關重要。
此外,通過併購來開拓當地銷售渠道的動作也開始出現。三得利食品公司4月份向美國百事公司的越南法人出資51%。目的是獲得百事擁有的70萬家店舖的銷售渠道,這是三得利日本主要客戶數的4倍多。
在中國,日清奧利友集團與中國食品巨頭中糧集團(COFCO)旗下的中國糧油開展業務合作。日清將提供日本最新的健康油生産技術,作為交換,日清將獲得中糧集團在全中國的銷售渠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