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醞釀交通異次元競爭背後的中美影子
2017/09/28
9月26日,歐洲著名企業在汽車和鐵路兩大領域均提出了新戰略。以高性能吸塵器聞名的英國戴森(Dyson)宣佈進軍純電動汽車(EV)領域,德國西門子和法國阿爾斯通則就合併鐵路業務達成協定。在全球人口持續向城市集中的背景下,關係到人類整體移動手段的「交通工具」被視為增長市場。為應對戰具有資金實力的中國企業、以及在數位化領域領跑的美國企業,日本企業的戰略有可能受到影響。
「在純電動汽車時代,汽車家電化」成為現實
「將成為完全不同的東西」,戴森創始人詹姆斯·戴森針對自主開發的純電動汽車這樣説。目前戴森已有400人秘密開發純電動汽車,預定2020年上市。據悉將投資20億英鎊用於電池和車身的設計與研發。
![]() |
詹姆斯·戴森 |
在跨界企業涉足汽車業務方面,美國谷歌和蘋果也正在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有意見指出,「隨著邁向電動化和自動化,汽車變得像智慧手機和家電那樣的時代即將到來」。但專家之間存在意見分歧,在日本的産業界,對此的懷疑論調似乎仍很強。當然,此次是真正的家電企業進軍純電動汽車市場。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戴森自從1990年代就提出了不造成大氣污染的純電動汽車構想。
歐洲媒體報導稱,隨著戴森進入純電動汽車行業,與現有的整車企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在各種意義上,「完全不同的」純電動汽車值得期待。也許會是純電動道路清掃車,也許會是具備個性化馬達聲的純電動汽車。
戴森一直以徹底研究客戶面臨的問題、進而創造出設計簡潔的産品而著稱。在技術方面的招牌是馬達。以強有力的馬達為核心,戴森一直在顛覆吸塵器、送風機和空氣凈化器等的常識。馬達將決定純電動汽車的性能,戴森的這些經驗或將得到發揮。
利用外部資産,專注於設計和品牌管理
此外,戴森還能有效利用歐洲特有的外部資産。歐洲整車企業在內部嚴格實施汽車設計和品牌管理。另一方面,從開發階段就開始推進分工,專注於汽車的工程企業分散于德國和奧地利等地。這些企業甚至有能力進行傳動系統(驅動裝置)的受託研發。
在戴森的老家英國,工程企業里卡多(Ricardo)非常有名。這家企業與康橋大學關係深厚,聚集了康橋優秀技術人員。其股票也已上市,以汽車的電動化為商機,正在擴大業務。據美國高盛統計,從所需零部件個數來看,汽油車為3萬個,而純電動汽車僅為1.1萬個。英國具有技術實力很強的零部件廠商。如果戴森借助里卡多等的力量,進入純電動汽車領域的障礙並不高。
另一個是品牌號召力。日本大型家電量販店的營業負責人表示,「歐洲家電品牌價格昂貴,但在特定領域追求極致。除了生産馬達的戴森之外,生産加熱器和咖啡機的義大利德龍(Delonghi)、生産電熱水壺的法國特福(T-fal)就是代表性的例子」。在中國,比亞迪(BYD)等純電動汽車企業的勢頭強勁,但缺乏國際性品牌號召力。對於通過家電取得良好業績的戴森來説,或許存在通過高價格純電動汽車避開與中國企業競爭的勝算。
西門子「告別重電」
中國企業的威脅波及到鐵路車輛領域。「支配亞洲的玩家大幅改變了全球的勢力格局」,西門子的首席執行官(CEO)喬伊·凱瑟9月26日在聲明中如此解釋與阿爾斯通合併鐵路業務的原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