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口鐵路産業要靠「軟實力」
2019/08/26
實際曾發生過一次以「日本品質」贏回信任的案例。住友商事和三菱重工業2018年11月以約350億日元獲得了菲律賓馬尼拉城市鐵路3號線的保養業務訂單。兩公司在1990年代建設了該鐵路,也一直負責保養業務,但菲律賓政府為了削減成本,更換了委託方。結果頻繁發生脫軌等事故,再次由住友商事等拿下了該業務訂單。
也有日本企業以人才培養為契機,努力獲得海外的運營訂單。東京Metro在經營計劃中提出要將運營經驗推向海外。7月邀請13名菲律賓運輸部的職員到東京研修。
![]() |
菲律賓政府2019年度內將開設「鐵路培訓中心」。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郊區縱貫南北、長達25公里的地鐵將於2025年開通運營。此外,還有其他線路計劃,今後10年需要1.5萬名相關人才。
東京Metro通過製作課程培訓計劃等幫助培養駕駛員和車站工作人員。為了實現高密度的列車運作時刻表,讓乘客在一定時間內上下車,車站工作人員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參加此次研修的菲律賓運輸部的畢蘭迪(音譯)對日本充滿期待地表示,「在菲律賓能夠進行這種指導的人很少」。
![]() |
JR西日本等日企開始改善Supervia的運營管理 |
日本企業的鐵路出口以2007年運營的台灣新幹線為開端,日立製作所還向英國高鐵交付過車輛,拿到過信號系統和保養業務訂單等,提升了日本整體的業績。
不過,車輛出口競爭環境嚴峻。2015年中國兩家國營鐵路車輛廠商合併,誕生了全球最大的鐵路車輛企業中國中車(CRRC)。2017年世界排名第二的德國西門子和法國阿爾斯通曾表示要合併,由於沒得到反壟斷部門批准而未能實現。海外企業在擴大規模方面走在前面,正不斷提升成本競爭力。
歐洲大型企業也往往將車輛製造、運作、相關設備等相關領域整合到一家公司。日本擁有同樣體制的只有日立。日本企業要想充分利用運作經驗維持競爭力,似乎還需要探討在規模和功能兩方面提高效率的業務運營體制。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世瀨週一郎、西岡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