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要給工業機器人配上高精度的「眼睛」
2019/08/30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基於伺服電機等的動作準確性和速度等「手」的動作是競爭的核心,但隨著協作型機器人的存在感增強,「眼睛」的性能逐漸成為關鍵。
工業機器人的全球市場規模被認為每年為1.5萬億日元,是日本企業具備較高競爭力的領域。隨著協作型機器人市場擴大,日本大型企業發那科和安川電機與初創企業展開合作,正在強化圖像處理技術。
發那科與2015年展開資本業務合作的人工智慧(AI)開發企業Preferred Networks共同開發了圖像識別技術,最早將在2019年內開始供應配備新技術的機器人。該機器人通過AI識別擰螺母和焊接的狀態。此前存在工廠內的亮度影響識別作業的問題,但通過新的圖像處理技術加以解決。
安川電機也于2017年和從事AI開發的初創企業Cross Compass展開資本業務合作。還成立力爭充分利用AI的子公司,攜手Cross Compass的員工,力爭提高採用AI的圖像識別技術。開發判斷生産出的産品品質的功能,開始向客戶推薦。
在日本的大型製造業企業中,資生堂2017年在化粧品工廠的部分生産線上採用,協作型機器人不斷引進。OKI也自2018年起在ATM的部分工序引進。
目前,協作型機器人尚無法像人類那樣迅速作出判斷,有大型機器人企業表示「提高圖像處理速度等是課題」。不過,電腦的處理速度將持續提高。佳能在物聯網(IoT)領域向德國西門子提供圖像處理技術,正在加強數位相機以外的用途,還主動接觸了優傲。協作型機器人正在創造新的需求。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福本裕貴,諸富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