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台積電為何能走到一起
2021/10/11
缺乏先進的邏輯半導體的生産基地,並非只是産能依賴海外的採購方面的問題。在錯失涉足尖端製程的機會的情況下,此前日本半導體産業積累的製造流程的相關知識和人才等遺産也有可能喪失。這使得日本存在具備較高競爭力的半導體設備和原材料廠商等將核心功能轉移至海外的風險。
日本喪失尖端運算半導體的基礎
擔任日本經濟産業省的戰略研討會議主席、橫跨企業、政府和高校的研究基地TIA運營最高會議主席東哲郎(東京電子前社長)指出「日本已失去有關尖端邏輯半導體的基礎。製造流程及起支撐作用的人才、開發工程師是不可或缺的。今後將以花費10年時間的前提制定戰略,同時不斷強化前製程 」。
![]() |
台積電此次考慮在日本建設的是電路線寬為20奈米級的工廠。現在最尖端的半導體技術是3奈米,20奈米級屬於接近10年前的生産技術。即便如此,這個領域今後來自汽車及産業用途等的需求仍將擴大,是日本企業已經放棄的尖端生産線。
當然,僅靠吸引半導體工廠並不能強化日本的半導體産業基礎。但是,運營工廠的工程師及供應鏈企業可以直接參與該生産線。對於在日本國內確保尖端邏輯半導體技術基礎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自動駕駛及物聯網等領域的半導體需求擴大成為課題
為了不讓成功招來台積電工廠的利多成為曇花一現,日本有不少要解決的課題。首先,日本企業作為需求方能否表現出影響力?雖然日本的家電及個人電腦等電機領域已經失去以往勢頭,但自動駕駛和電動化持續的汽車以及利用無數感測器收集資訊的物聯網打造的「智慧工廠」等潛在的半導體需求市場很大。日本如果不提高贏得這個市場的速度,作為半導體需求方的價值就會下降。
如何支撐業務運營也是焦點。中國及南韓等的半導體企業得到政府的扶持,工廠運營成本比較低。如果在競爭上不能確保同等地位,將難以穩定産量。
日本經濟産業省6月公佈的「半導體和數位産業戰略」中提出了「超越民間業務扶持的框架,作為國家事業來做」的方針。在市場行情和技術動向瞬息萬變的半導體産業,日本的政府、企業和高校能否齊心協力、努力振興半導體産業?在台積電的開發基地之後,如果也能真正成功吸引工廠,這將成為重振日本半導體産業的一個良好開端。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江口良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