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工業 > 中國企業大量增産EV電池材料

中國企業大量增産EV電池材料

2022/05/03

PRINT

      該公司2021財年(截至2021年12月)的營業收入達到79億元。同比增長86%,創出歷史新高。李曉明幹勁十足地表示,外國企業佔銷量的比率在30%以下,但到2025年力爭達到40%。

 

      雲南恩捷新材料以外的企業將在其他材料領域構建增産體制。全球最大負極材料廠商貝特瑞新材料集團(BTR、深圳市)在4月的財報説明會上表明計劃,稱將截至2021年底為逾14萬噸的年産能在中長期提高至2.8倍的逾40萬噸。將在深圳和雲南省建設新工廠。

 

      電解液大企業江蘇國泰國際集團將在浙江省、福建省和波蘭新建工廠。

 

      據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統計,從鋰離子電池的4種主要材料的全球份額來看,中國企業2020年佔到62~81%,比2012年提高11~37個百分點。日本企業的份額則相應的下降。

  

      中國企業的優勢是價格競爭力。構建能應對大量訂單的生産體制,大規模採購鋰、鈷和石墨等原材料,容易降低生産成本。中國政府的補貼也很充實,雲南恩捷新材料在2019~2021年間,每年將1億元以上轉化為利潤。

 

      另一方面,日本企業也尋求捲土重來。各企業視為東風的是在純電動汽車供應鏈推進“去中國化”的美國和歐洲的産業政策。將以中美貿易摩擦等導致中國電池材料廠商的投資受限的美歐為核心提高供給能力。

 

      日本三菱化學控股集團(HD)將在2023年之前投入數十億日元,在美國和英國的電解液工廠將産能提高至現在的2倍。東海碳素(TOKAI CARBON)將在法國子公司(涉足成為負極材料的主要成分的石墨産品)增強設備。而住友金屬礦山則正討論在美國生産此前全部在日本生産的正極材料。

 

      當然,在日本大型企業之間,也存在希望避免在通用化零部件領域與獲得國家支援的中國企業形成“消耗戰”這一想法。東麗在超薄和電壓容差卓越的高性能隔離膜領域仍掌握較高份額,打算將投資轉向這種高價位産品。

 

      存在供應過剩隱憂

   

      以中國大型企業的快速增産為背景,供應過剩的隱憂也在加強。

 

      中國車載電池大企業國軒高科的董事長李縝3月在中國舉辦的論壇上提及2025年的世界需求預測,表示從正極材料來看,鐵材料為200萬噸,(以鎳、錳和鈷為原料的)三元材料為130萬噸,而負極材料為160萬噸。10家主要企業的産量計劃合計達到546萬噸、267萬噸和317萬噸,大幅超過需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0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