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社長孫正義稱這是一台「有愛心的機器人」,目標是普及到一家一台。Pepper可通過人工智慧識別感情,不斷提升交流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機器人拍攝和錄音的資訊將上傳到雲伺服器上記錄加工。
備受爭議的車站試驗
小林正啟説:「雖説算不上違法,但如果個人資訊操作失誤,就有可能變成問題。企業應當做好充分説明」。2014年發生在大阪的事例就成為了教訓之一。
2014年4月,日本情報通信研究機構在曾計劃在大阪車站附近實施一項試驗。內容為利用約90個監控攝影機追蹤人的移動路線,試驗目的是檢驗通過面部識別技術掌握單個人行蹤的效果。計劃公佈後,人們紛紛擔心個人隱私受到侵犯,最後不得不對試驗內容進行了大幅調整。
該案例只是利用街頭的監控攝影機,但人型機器人與用戶的關係更加親密,因此也更容易獲得家庭內部的資訊。軟銀主張,「在處理個人資訊時會事先就範圍和目的進行説明,取得用戶同意」。預定年內推出家用機器人「Kibiro」的日本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公司UBIC表示,「我們會獲取對話的歷史記錄,但我們可不想被用戶抱怨,説‘根本不記得同意過這些內容’」。
暴力、性、侵犯隱私……。在機器人與人類之間橫亙著難題,而僅靠現有法律已無法解決。已故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曾提出了以「不得危害人類」為核心的「機器人三原則」。人類當前面臨的問題更為複雜。
業內正在討論設立由法律專家和機器人研究人員組成的「機器人法學會」,目前籌備會已發佈了「人類至上」、「保守秘密」等「機器人新八大原則」草案。參與草案擬定的日本慶應大學教授新保史生表示,「制定機器人法律和倫理原則對於産業界同樣重要」。
人類歷史上有過多次跨越倫理問題後發展新技術的先例。而現在正是需要充分討論「機器人倫理」的重要時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花田亮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