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庶佑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2018/10/02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1日宣佈,將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授給日本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76歲)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教授James Allison(70歲)。本庶佑等人開啟了利用免疫的體系對抗癌細胞的新療法,為癌症免疫療法藥物研發開闢了道路。利用該研究成果,對肺、腎臟等癌症有效的新藥也相繼上市。
此次,本庶佑獲得諾貝爾獎是繼2016年東京工業大學的大隅良典之後,第26名日本人獲得諾獎(包含美國國籍),也是第5名獲得生理學和醫學諾獎的日本人。
![]() |
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10月1日在記者會上 |
獲獎理由是「發現抑制免疫反應煞車的癌症療法」。不管是已開發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癌症都排在死亡原因的前列。卡羅林斯卡研究所表示:「在與每年奪走世界數百萬人生命的癌症的戰爭中,基於本庶佑發現的治療方法顯示出了很高的效果。」
在京都大學舉行記者會的本庶佑也表示:「我做的是基礎研究,但一直在想著能否在醫學上和治療掛上鉤」。
本庶佑在免疫細胞的表面發現了名為「PD-1」的蛋白質,1992年發表,之後發現該蛋白質是防止體內免疫細胞失控的「煞車」。
根據本庶佑的研究,日本的小野藥品工業和美國的百時美施貴寶公司共同開發了治療藥「Opdivo」(中文名「歐狄沃」),2014年作為皮膚癌治療藥首先在日本發售。之後該藥治療對象擴展到肺癌、胃癌等,已經被60多個國家承認。
本庶佑1942年出生於京都,1966年京都大學醫學部畢業。在讀完京都大學研究所的博士課程後,曾經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東京大學、大阪大學進行研究,1984年成為京都大學醫學部教授。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