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用科學數據診斷抑鬱症
2019/05/08
希望調查抑鬱症患者腦內信號傳輸的變化,發現問題部分,從根本上治癒抑鬱症。廣島大學的岡本泰昌教授等人基於這樣的想法,開始嘗試使用核磁共振成像裝置(MRI)診斷和治療抑鬱症。
他們對大腦網路的「功能性連接」進行了調查,即大腦內哪些領域的活動相似、聯繫緊密。發現有14個連接與抑鬱症有關,認為如果使這些連接恢復到健康人的狀態,就會取得治療效果。
![]() |
具體做法是,患者一邊拍攝核磁共振圖像一邊在大腦中進行計算或玩詞語接龍遊戲,通過眼前的畫面確認大腦中特定區域的活動如何變化。根據其關係,自己進行增強或減弱大腦中特定區域活動的訓練。
最終,患者自行對與抑鬱症關係較深的功能性連接進行調整,促進症狀恢復。該療法被稱為「神經反饋(Neuro Feedback)」。目前共對6人實施了該療法,發現症狀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儘管有名稱相同但效果不確定的民間療法,但是岡本教授表示,「隨著檢查準確度的提高和數據的積累,基於科學性依據的治療方法距離實現越來越近」。
每年約有2000名新生為研究提供合作,另外還從2019年春季開始啟動大規模的核磁共振檢查計劃。將在5年內收集約270位抑鬱症患者的數據,與健康人的數據進行對比。隨著抑鬱症的發病和症狀的發展,功能性連接將發生什麼變化?研究人員將繼續進行追蹤,探索更好的治療方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