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手機APP成為治療「心病」的藥
2019/10/18
大塚製藥則開始研發治療抑鬱症的APP,通過展示各種人臉照片來鍛鍊患者的短期記憶力。該公司將在2019年內攜手美國Click Therapeutics公司在美國實施臨床試驗。大塚還在美國發售了藥片內置感測器、可通過手機APP監測服藥情況的精神病治療藥。
![]() |
數位藥的優勢在於不用攝入體內,不易産生副作用,易於用來治療兒童和孕婦,而且研發成本較低。CureApp的社長佐竹表示,「保守估計研發費低於以往藥品的十分之一」。現在的智慧手機擁有能媲美過去的超級電腦的功能,在這個人手一台智慧手機的時代,數位藥的出現有望翻開人類攻克疾病的新篇章。
製藥也變成資訊産業
數位藥也將迫使製藥企業轉變業務模式。以往製藥企業會投入大量研究員和高額經費研發出新藥,將新藥中的化學物質申請專利然後坐享高收益。雖然有時會和同行展開數萬億日元規模的收購戰,但這也是市場參與壁壘之高帶來的結果。不過,鹽野義製藥的高級研究員坂田恒昭認為,今後製藥産業「不得不向資訊産業轉變」。製藥産業和IT産業之間的隔閡變窄,新的競爭也將出現。
日本安斯泰來製藥公司正在和萬代南夢宮娛樂公司合作開發一款幫助運動的APP。率先研發數位藥的初創企業家中有很多都出身於IT行業。安斯泰來製藥Rx+事業創成部的金山基浩表示,「正在引進IT産業高效的研發手段和決議機制」。外部刺激逐漸給製藥行業帶來改變。
數位藥在帶來新參與者的同時,對曾處於藥品研發中心地位的製藥企業來説也是一個擴展業務領域的好機會。比如,存在通過分析患者的説話方式和行為來診斷是否患有癡呆症或腦梗塞的可能性。大日本住友製藥社長野村博表示,「希望不僅限於治療,以最佳形式為包含診斷和預防在內的體系做出貢獻」。
大塚製藥的執行董事倉橋伸幸認為,製藥企業大力研發數位藥的背景之一在於「越來越難以研發出劃時代新藥」。新藥研發的最前沿是癌症或罕見病等有限的領域,還需要基因治療等新手段。研發新藥平均每20年要花費1000億日元,但很難不斷研發出能申請專利的新藥。
數位藥具有能短時間低成本開發的優勢,但同時競爭對手也會增加。所以製藥企業必須要結合新時代來改變自身。安斯泰來製藥的金山表示,「或許有一天‘製藥’這個詞會從我們公司的名稱中去掉」。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大下淳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