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挑戰續航1000公里的電動車電池
2020/08/12
各國的研究人員等在現有的鋰離子電池的改良方面也在展開激烈競爭。日本鋰離子電池材料評價研究中心表示在2023年4月前確立全固態技術。豐田、松下及旭化成等日本企業參與其中。
對於技術上更進一步的氟化鋰電池的關注度在提高,但推向實用化還需要一定時間。大部分觀點認為按照現在的技術開發速度,估計要2030年以後。
鋰離子電池的原型完成于1985年,真正實現實用化是在1991年。新一代電池的開發需要花費時間。
難點在於元素的組合。選擇什麼樣的離子、還有正極、負極及電解質的材料,這些都會影響電池的性能。日本鋰離子電池材料評價研究中心常務理事石黑表示「除了大學外,日本的汽車及材料企業也積累了一些技術」。日本被認為設置了很高的開發目標,所以化學方面的研究能力及匹配和調整的技術水準也相應較高,但即便是這樣的日本也無法在電池開發中一帆風順。
今後,利用人工智慧(AI)來預測元素匹配度的「材料資訊科學」等新思維將成為關鍵。在AI及新一代電腦技術上領先的美國和中國在新一代電池的開發上也可能佔據優勢。
著眼於量産和市場開拓的戰略也必不可少。日本企業有痛苦的經歷。2000年左右日本企業佔據著鋰離子電池的世界份額排名的前列,但後來,中國及南韓企業以低價格為武器奪走了這一優勢。鋰離子電池之後的蓄電池會是誰?各國企業都在虎視眈眈地瞄準「下一個目標」。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草鹽拓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