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科學/技術 > 從隼鳥2號創造7項全球首次看日本航太

從隼鳥2號創造7項全球首次看日本航太

2020/12/07

PRINT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的密封艙已安全返回地球。隼鳥2號通過在小行星上形成了人造撞擊坑等,創造7項全球首次顯示出了存在感。但就全球的太空開發而言,在中國等新興國家崛起的同時,以民間企業為主導的趨勢增強。要避免日本落後於世界潮流,能否像隼鳥2號那樣拓展領先全球的擅長領域,是日本今後面臨的課題。

   

     隼鳥2號創造出「全球首次」的7項成果的是,(1)形成人造撞擊坑;(2)利用小型機器人對小天體(小行星等)的移動進行探測;(3)向小天體投下多個探測機器人;(4)在同一小天體的2個地點著陸;(5)在誤差精度要求極高(60釐米)的地點成功著陸;(6)對地球圈外天體進行內部調查;(7)投放了多個環繞小天體的最小人造衛星。

   

     尤其是向小行星「龍宮」發射金屬彈來形成人造撞擊坑的技術,不僅可以採集內部樣本,還起到了太空衛士的作用,可以改變將來有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的軌道。

   

隼鳥2號在天體上創造世界首個人造撞擊坑並採集了內部樣本(圖片由池下章裕提供)

 

     隼鳥2號的另一項巨大成果是在沒有出現明顯故障按計劃帶回了樣本。曾在隼鳥1號上發生故障的離子引擎等運轉順利。儘管此次的過程不像隼鳥1號那樣富有戲劇性,但卻向全世界展示了成熟的技術和應用經驗。

   

     隼鳥2號的開發和製造有200~300家企業參與,其中大部分是日本企業。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起到了指揮部的作用,總體系統設計和開發由NEC負責。

    

     NEC改進第一代隼鳥號配備的離子引擎,將推進力提高了25%。將樣品順利帶回地球的再入大氣層密封艙則由NEC和IHI子公司的IHI太空公司(IHI Aerospace)等開發。進入大氣層時,由於摩擦,密封艙表面達到3千攝氏度,但通過利用火箭等使用的耐熱性高的碳纖維強化塑膠(CFRP)等措施,實現了密封艙返回。

     

     該密封艙配備了AES公司(東京中央區)設計和製造的測量儀器,測量了再入大氣層時密封艙的加速度、旋轉速度和內部溫度。這些數據不僅可用於今後的太空開發,而且有助於材料開發等的可能性也不斷出現。可以説顯示出結合各企業擁有的高水準技術,進而取得成功的綜合實力。

     

     當然,全球的太空開發處在大變革之中。在冷戰時代,美蘇壓上國家的威信,投入鉅資,但如今美國也沒有這樣的能力。為了降低成本,NASA一直將發射等委託給民間企業。這種充分利用民間企業力量的措施培育出SpaceX等太空初創企業,還成為吸引投資資金的契機。

    

     SpaceX在民間首艘載人宇宙飛船發射上取得成功,11月將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等人送到國際太空站(ISS),業務發展迅速。發射多顆小型衛星,提供網際網路接入和詳細觀測數據的「巨型星座」(mega-constellations)那樣的規則改變也在取得進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1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1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