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團隊發現有望替代石油的浮游生物
2021/08/30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豐橋技術科學大學和日本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生理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北冰洋發現了一種浮游植物,能合成與石油同等的燃料。過去沒有發現過能産生與石油同等燃料的生物,此次是世界上首次發現。其中蘊含著推動脫碳社會實現所必需的生物燃料開發的可能性。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地球環境部門的負責人原田尚美表示,「一開始以為可能是無意中將石油混入分析樣本,反覆進行了試驗」。這説明此次的發現非常「顛覆常識」。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烴),碳原子數不同的各種大小的烴分子相互混合。石油在精煉的過程中,被分離為碳原子數為10~15個的汽油和16~20個的柴油等。
![]() |
研究團隊在北冰洋發現的浮游植物的三維結構(圖片由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提供) |
研究團隊發現的浮游植物具備合成碳原子數為10~38個的多種烴類的能力。
合成烴類的浮游植物和藻類等此前也為人所知。但是,能合成的烴類的碳原子數的範圍很小,容易氧化而且包含不穩定結構(不飽和碳原子結合),要作為生物燃料而實用化存在制約,必須與化石燃料混合後加以利用。
此次新發現的浮游植物能一次形成從輕烴到重烴的多種成分,能合成沒有不穩定結構的高品質燃料。如果實現批量生産,具有單獨作為燃料使用的可能性。
能否跨越數量的障礙
其課題是産量。與正在推進實用化開發的代表性藻類相比,新發現生物的單個細胞的産量僅為2.5%~20%左右。雖然「品質」更佳,但「數量」方面比較遜色。
目前尚處於基礎研究階段,無法預測生産成本,但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此次發現的浮游生物難以直接大規模生産,成本高昂,實用化面臨較高障礙。
如果從基因層面來分析能合成石油類似成分的機制,培育具備更優秀能力的品種,或者借助基因改造使大腸桿菌等具備石油合成能力,進而克服「數量」的課題,有可能成為生物燃料的新候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