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大學等的新技術讓6G半導體導電性增至4倍
2022/10/08
日本大阪大學、三重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用於「6G」的半導體成膜技術。研究團隊開發出了去除成膜過程中産生的雜質的方法,把電晶體材料的導電性提高到原來的約4倍。計劃應用於産業用途,例如在高速無線通信基地台上增幅電力等。
![]() |
開發出的新材料可用於新一代高速通信(圖片由大阪大學助教林侑介提供) |
實現超高速通信需要導電性強的電晶體。在基板上分別層疊電子生成層和電子轉移層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EMT)備受關注。不過,現在電子生成層大多使用的氮化鋁鎵(AlGaN)中,導電性強的氮化鋁(AlN)的含有率為20~30%,新技術有望提高氮化鋁的比率。
研究團隊開發出了用氮化鋁代替氮化鋁鎵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EMT)製造技術。原來在成膜過程中氮化鋁表面發生氧化,由此産生的氧雜質改變氮化鋁的結晶,難以獲得高導電性。通過形成非常薄的鋁膜,還原表面的氧化膜,並使其揮發,解決了這一問題。由此,將導電性提高到原來的3~4倍。
特點是不需要使用價格高的氮化鋁基板,可以在直徑約5釐米的較大藍寶石基板上實現這一構造。不過,這次是利用研究用的方法成膜,研究小組計劃換成更實用的方法,在1年內試製出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