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科學/技術 > 勝負尚未定,日本量子電腦發起反攻

勝負尚未定,日本量子電腦發起反攻

2022/10/27

PRINT

 

      雖然量子退火型電腦能解答的問題種類有限,但有望比通用型量子電腦更早實現實用化。NEC3月宣佈,已開發出包括超導電路晶片在內的計算基本元件。將與日本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合作,到2023年建造100個量子位的實機,通過雲平臺向企業等提供研究目的的服務。

 

      NEC目前將專注於特化型電腦的開發,同時希望將來應用於通用型。超導技術和控制模式等「基礎技術的67成(在通用型和特化型上)相通」,NEC董事白根昌之指出,今後將探索廣泛應用的可能性。

 

      量子電腦的開發以超導方式為主流,但存在很難增加量子位等諸多課題。近年來,用離子(帶電原子)製造量子位的「離子阱(Ion trap)」和採用冷卻至極低溫的原子的「冷卻原子」等方式受到關注,各種技術得到討論。

 

 

      日立將挑戰的是採用矽的方式。對矽基板進行微細加工後形成的小「箱子」,將電子封閉其中,實現量子位。要精準控制遠遠小於原子的1個電子,需要高度技術,如果按量子位的數量比較,研究的進展落後於超導方式。

 

      另一方面,這種方式的優點是能利用微細加工等現有半導體技術,有利於基於大規模整合的未來高性能化。要實現真正的量子電腦,需要將量子位的數量增加至100萬的規模。日立計劃以2030年達成作為目標,不斷克服技術上的課題。

 

      日立1989年在英國康橋大學設置了研發基地,之前一直在這裡推進量子電腦的基礎性研究,但今後將通過東京國分寺的研究團隊等推進開發。

 

      矢野經濟研究所2021年發佈的預測顯示,量子電腦的日本國內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度的187億日元增加至2030年度的2940億日元。相關産業的範圍有望擴大。

 

      日本在基礎技術方面做出貢獻

 

      被稱為「夢幻技術」的量子電腦概念原本是由美國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等人于1980年代提出的。理查德·費曼在1965年與朝永振一郎一起榮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90年代以後相關研究正式開始,日本也在技術層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4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4
投票總數: 1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