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獲獎者年齡上升,或超平均壽命
2023/10/04
2019年,憑藉鋰離子電池的開發,與日本的吉野彰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美國人約翰·古迪納夫,獲獎時年齡97歲,為歷屆最高齡獲獎者。其研究成果産生於1980年,距離得獎約有40年時間。
2013年憑藉對於賦予粒子品質的「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而獲得物理學獎的彼得·希格斯等人,最初提出理論是在1964年,距離獲獎有約半個世紀。在理論物理學中,理論需要通過實驗加以證明,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有定論。
此外,原泰史教授認為,「隨著世界範圍內研究人員的數量增加,優秀成果也隨之增加,獲得諾貝爾獎的等待時間也變得更長」。
![]() |
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的《科學技術指標2022》顯示,2019年美國的研究人員數量約為159萬人,比2000年增加約6成。歐盟27個成員國的研究人員數量也在2020年達到約189萬人,增加1倍。中國的研究人員數量則增至3.3倍。
從東西方冷戰時期開始,各國為了提高作為國力源泉的科學技術實力,不斷增加研究人員。在這樣的背景不發生改變的前提下,獲獎者的老齡化趨勢恐怕會持續下去。
有觀點認為,到21世紀末獲諾貝爾獎時的年齡將超過平均壽命。2014年義大利和芬蘭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論文,就諾貝爾獎的3個自然科學類獎項的從開始進行重要研究到獲獎所要的時間,根據以往的趨勢預測未來的獲獎時的年齡將出現多大程度的增加。
以擁有眾多諾貝爾獎得主的美國進行的以平均壽命為基礎的調查結果顯示,到21世紀末,在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領域,獲獎時的年齡將超過平均壽命。論文寫道,「這兩個獎項的候選人在獲獎之前去世的可能性增加」。
「獲獎者1次不得多於3人」等限制嚴格;獎金達諾貝爾獎3倍的新獎項出現
每年10月公佈獲獎者的諾貝爾獎,其價值由約120年的歷史和傳統所支撐。另一方面,也存在因科研環境距創立時發生變化,導致諾貝爾獎無法適應時代的情況。
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赤池伸一表示,「諾貝爾獎的獲獎限制非常嚴格,要求獲獎者不得多於3人,且仍然健在」。
例如,2015年因中微子振盪方面的發現,有兩人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對於同一成果,由美國谷歌聯合創始人等出資的科學突破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頒獎給了1000多名研究人員。原因是有許多研究人員都參與了觀測實驗。
科學突破獎的單項獎金為300萬美元,幾乎達到諾貝爾獎的3倍。該獎創始人之一的企業家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在英國《科學》雜誌上回應稱,「與100年前相比,現在的科學由更多的人共同努力而得以開拓發展」。
雖然諾貝爾獎的自然科學類領域僅限於化學、物理學、生理學或醫學,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數位技術等未曾預見的領域正逐步發展。獲2021年物理學獎的全球變暖預測相關主題,是諾貝爾獎首次頒發給有關氣候和電腦模擬的成果。諾貝爾獎也在探索如何應對時代的變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草鹽拓郎、藤井寬子、松添亮甫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日經亞洲300i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美元/日元 | 132.42 | -0.60 | 04/14 | 15:15 |
美元/人民元 | 6.8381 | -0.0298 | 04/14 | 07:14 |
道瓊斯指數 | 34029.69 | 383.19 | 04/13 | close |
富時100 | 7843.380 | 18.540 | 04/13 | close |
上海綜合 | 3336.1530 | 17.7892 | 04/14 | 14:05 |
恒生指數 | 20405.12 | 60.64 | 04/14 | 14:04 |
紐約黃金 | 2041.3 | 30.4 | 04/13 | close |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