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科學/技術 > 日本有數十人與諾獎失之交臂,問題出在哪兒?

日本有數十人與諾獎失之交臂,問題出在哪兒?

2023/10/03

PRINT

      2023年的諾貝爾獎結果自102日起開始公佈。最近20年來,日本研究人員相繼獲獎,而研讀諾貝爾基金會的資料可以發現,成為候選人但未能獲獎的先輩在3個自然科學獎項上至少有36人。探究失之交臂的背景,日本的課題浮出水面。

 

 

       20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由以色列的丹尼爾·謝赫特曼單獨獲得。獲獎成就是發現固體的新狀態“準晶體”,一種既不是結晶也不是非晶體的狀態。當時,日本東北大學有一位研究人員被評價為“共同獲獎也不奇怪”。他叫蔡安邦。

 

       謝赫特曼在1984年發表成果稱一種急冷合金中存在準晶體。但狀態並不穩定,外界對此持懷疑態度。蔡安邦進一步加以驗證,在1987年製造出穩定的準晶體,為爭論畫上休止符。

 

       此後,又在各種合金中發現了準晶體,並擴大至對催化劑等方面的應用研究。諾貝爾基金會編寫的成就解説資料引用了蔡安邦等人執筆的論文,稱“發現穩定的準晶體非常重要”。

 

       很多相關人士表示遺憾,稱“如果在化學領域更加廣為人知,應該會獲得提名”。蔡安邦出生於台灣,在當地邊工作邊學習日語,在日本先就讀于秋田大學礦山學部,後考入東北大學研究生院。他的專業是金屬,在化學界則默默無聞。

 

       2019年蔡安邦在台灣出差時病逝,享年60歲。如果獲得諾貝爾獎,他將成為第一位在日本取得這一成就的外國研究人員。美國等科學發達國家從世界各地吸引優秀的頭腦,不斷培養出諾貝爾獎獲得者。可以説這是日本尚未實現的遠大目標。

 

       目前尚不清楚蔡安邦是否曾獲得諾貝爾獎提名,但諾貝爾基金會會在宣佈獲獎結果近半個世紀之後,公開當時獲得提名的研究人員名單。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已公開第一次頒獎的1901年至1970年期間的提名名單,生理學或醫學獎則已公開了截至1953年的提名。

 

 

       對資料進行分析後發現,除去物理學獎得主湯川秀樹等實際獲獎的研究人員之外,被提名而未能獲獎的日本研究人員多達36人。專門研究科學史的東京大學教授岡本拓司表示,“尤其是山極勝三郎未能獲獎一事,給日本學界蒙上了陰影”。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6
具有一般參考性
 
3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22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