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科學/技術 > 把小行星當“肥料”,到月球種菜?

把小行星當“肥料”,到月球種菜?

2024/03/04

PRINT

      科幻小説中經常出現“地球化(Terraforming)”情節,指的是將月球和火星的環境變得像地球一樣。如今探索未來移民可能性的研究取得進展,“地球化”已不再完全是幻想。據悉有可能將宇宙中漂浮著的無數小行星用作“肥料”,建立“農場”。

  

 

       2023年12月,討論月球移居方法的國際會議在日本岡山縣召開,岡山大學特任教授中村榮三提出的“月球農場”構想受到關注。中村利用模倣探測器“隼鳥2號”2020年帶回地球的小行星“龍宮”沙土成分的土壤和水,成功栽培了芝麻菜、日本水菜和蕎麥等可以食用的植物。據悉這些植物用了大約一個月到一個半月的時間長到可以食用的大小。

  

  

       為了避免輻射等影響,月球農場設想與人類居住的基地一樣設在封閉空間。設想使氧氣和人類産生的二氧化碳迴圈,除了陽光之外,還利用基於發光二極體(LED)的人工光來培育植物。火星大氣中富含二氧化碳,或許可以用於植物所需的光合作用。

 

       植物並不是光在月球或火星的沙土上播種就能生長。困難因素之一是缺乏營養。植物生長離不開水、碳和有機物等成分。中村教授指出,“和地球相比,月球上缺乏這些成分。植物的栽培和生物的生存處於困難的環境中”。美國佛羅裏達大學使用月球沙土進行了試驗,給植物樣本擬南芥注入營養劑進行培育,結果雖然成功發芽,但在數周內發育不良。

 

       作為改良土壤的“肥料”而備受矚目的是小行星。2022年,隨著“龍宮”樣本的分析結果陸續發佈,出現了可能性。樣本中富含氫、碳和有機物,其存在比例“比地球高出34位數”(中村)。

 

       宇宙中有無數的小行星。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的數據顯示,目前已發現約130萬顆,其中,朝著地球或月球方向接近的天體超過3萬個。再加上觀測技術的提高,數量正在逐年增加。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旗下宇宙科學研究所的準教授吉川真表示,其中存在公轉週期為1年左右、離地球和月球的周圍不遠、成群移動的小行星群。可以從這些小行星中找到合適的天體,將其帶到月球等地作為肥料使用。

 

       如何將小行星沙土帶到月球呢?如果只帶回少量的石頭和沙子,通過“隼鳥2號”和NASA的小行星探測器“OSIRIS-REx”積累的樣品回收技術將發揮作用。如果要大量沙土,就需要捕捉小行星本身。NASA此前曾提出過用袋子包住的方式捕獲大小在10米以下的小行星、運送到月球或地球附近的構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