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買正規商品,就要購買被稱為「Banner(橫幅)」的廣告宣傳欄。價格採用浮動制。據稱,在迎來網購高峰的春節商戰時,價格會猛漲,「有時每5分鐘就蒸發掉500元」。
「抱團」發起挑戰
天貓還開設了專賣日本商品的日本館。約有60家企業出現在相當於百貨商場黃金位置的首頁。這些企業的名稱也會根據銷售情況進行替換。中國的網購平臺對於日企而言可以説是未曾經歷過的「激戰地」。
11月,資生堂和尤妮佳等從事日用品業務的10家日企與綜合服務企業愛速客樂(ASKUL)合作在天貓開店。銷售的商品是組合有各大企業商品的套裝,這在日本比較少見。一位日本企業表示,「僅靠一家企業很難打開銷路。只有靠抱團來提高存在感」。
網購佔中國零售業銷售額的比重平均約為11%。沿海城市甚至被認為達到30%,超過了不到10%的日本。2013年中國的網購市場規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購市場。
雖然中國經濟趨於減速,但擁有購買力的中間階層卻在壯大。新興網購平臺順豐海淘首席執行官(CEO)任曉煜表示,特別是對於4千萬左右月收在4千元以上的25~32歲的年輕人來説,只要東西好就會不惜價錢購買。
是在逐步萎縮的日本市場繼續謀求生存?還是在充分了解風險的基礎上走向更為廣闊的市場。對中國網購市場挑戰也是在考驗日企的決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島大介 大連、小高航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