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商業/消費 > 假如發生糧食危機,人類還能吃什麼?

假如發生糧食危機,人類還能吃什麼?

2018/04/12

PRINT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13年發佈了《可食用昆蟲:食物和飼料保障的未來前景》報告,稱「有可能成為應對糧食問題的有潛力食材」。生産1公斤牛肉的需要8公斤飼料,而昆蟲肉則只需2公斤飼料,降至1/4。此外,據悉生産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僅為牛肉的1/10甚至1/100,所需的土地也明顯更少。

 

       昆蟲的營養價值高於肉和魚,富含優質蛋白質、纖維、鐵和鎂等微量元素。在歐美,吃昆蟲並非大眾飲食文化,不少人存在抵觸心理,但近年來,昆蟲逐漸以適合食用的形式實現産品化。

 

       例如使用蟋蟀粉製成的「薯片」。2013年,美國哈佛大學一個寢室的幾名女生創立了Six Foods公司,意思是「不吃4條腿(家畜),要吃6條腿(昆蟲)」。她們成立公司的契機是到非洲和亞洲留學、旅行,發現當地人有食用昆蟲和蠍子的習慣,之後又看到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

 

       該公司的産品看起來與美國的大眾零食玉米脆片一模一樣。口味為鹹味、烤肉味、切達起司味等大家所熟悉的味道,不過平均每片含有大約1隻蟋蟀。她們通過視頻來介紹自己的創意,眾籌到了7萬美元,並成功實現了産品化。

 

       2014年成立的食用昆蟲公司美國EXO也在開發和銷售使用蟋蟀的蟋蟀能量棒(cricket flour protein bars)和營養食品。該公司還獲得了電通旗下的風投基金出資。在北美和歐洲,蟋蟀的養殖正在擴大。

 

       此外,還出現政府放寬限制推動相關企業發展的行動。歐盟從2018年開始在成員國中統一了昆蟲等「新奇」食品的審批手續。歐洲的NPO「國際昆蟲食品和飼料平臺」(IPIFF)發表聲明對此表示歡迎。從2017年7月開始,還允許使用來自昆蟲的蛋白質來生産魚飼料。

 

大昆蟲食博會(長野縣伊那市)

 

       此類新創企業開發的昆蟲食品是發源於「西方」的熱潮,不過亞洲從很早之前開始就盛行食用昆蟲。日本長野縣的伊那市創造館舉辦「大昆蟲食博會」(持續至5月),展示了當地的水生昆蟲、蜂蛹,以及寮國、柬埔寨和泰國等國的昆蟲飲食文化。據説泰國還有直接油炸昆蟲的小吃。

 

       大昆蟲食博會上還提議,在人類在火星設立研究基地的將來,將昆蟲作為不污染當地環境、可簡單培育出的食物。曾經,昆蟲在日本也被廣泛食用。昆蟲作為「未來食物」而復興的日子或許不遠了。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國際亞洲部 木寺桃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3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2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