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商業/消費 > 訪日遊客消費的「贏家」是誰?

訪日遊客消費的「贏家」是誰?

2018/09/29

PRINT

日本遊

           

  這些企業積極彰顯「日本製造」的高品質形象。不僅是在實體店,還在社交網路(SNS)上、日常生活的使用場景中宣傳這一形象並加以擴散。重點目標是年輕人眾多的中國遊客。這些消費者對社交網路的敏感度很高,通過口口相傳,日本化粧品轉眼之間成為熱門商品。

    

  化粧品行業是在廣告費、促銷費方面投入鉅資的代表性行業,但通過「訪日遊客」這一催化劑,形成了成本下降、原本較貴的商品能帶來較高利潤率的迴圈。

   

訪日遊客在百貨店裏的免稅店購物(東京澀谷區的高島屋新宿店)

        

  另一方面,日本母嬰用品企業貝親(排第1位)和運營「無印良品」的良品計劃(排第3位)的共同點是,在吸引日本國內訪日遊客消費的同時,還在中國成功開拓了當地市場。

      

  例如貝親向中國各醫院派遣顧問,應對母親的育兒諮詢,展開了腳踏實地的品牌推廣活動。貝親在中國的品牌評價出現提高,促進了訪日遊客的購買行動,日本限定設計的奶瓶等受到追捧。此外,良品計劃在中國運營的店舖佔到整體的2成以上。可以看到在中日兩國之間往來的消費者分別在當地購買的情況。

   

  百貨店未能上榜

    

  在食品領域,受中國遊客歡迎的是明治控股的奶粉。明治直到數年前還從日本向中國出口奶粉,知名度較高。最近遊客從日本購買奶粉帶回中國的趨勢突出。以森永製果為例,在主力軟糖「嗨啾(HI-CHEW )」之中,日本限定口味的銷量顯著增長。

      

  另一方面,「爆買」名牌包等的印象突出的三越伊勢丹控股等百貨商場並未進入排行榜。從7~8年的較長時間跨度來看,在百貨商場行業,訪日遊客增加和業績增長率之間的相關性出現減弱。其背景可能是訪日遊客從「購買」向「體驗」型消費過渡。

      

無印良品上海旗艦店

        

  關於化粧品等訪日遊客消費增長的領域,kabu.com證券的河合達憲認為,「加強在便利店等方便場所銷售的效果巨大」。有可能由於雙方是此消彼長的關係,百貨商場的銷售增長乏力。

    

  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的數據顯示,2018年1~8月訪日外國人達到2130萬人,同比增加13%。雖然增速正在逐步放緩,但仍維持增長態勢。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的宮崎浩認為,「只要維持匯率上的日元貶值和新興市場國家收入增加,訪日遊客長期增加趨勢就不會改變」。日本政府提出到2020年使訪日外國人達到4000萬人,消費額達到8萬億日元的目標。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佐藤俊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9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1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