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爭奪鋰電池原料
2019/10/16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數據顯示,2018年鋰離子電池原料鈷的産量為14萬噸,同比增加17%。其中64%來自於剛果民主共和國(原扎伊爾),儲量也是5成集中於該國。
鋰的2018年産量達到8.5萬噸,同比增加2成。産量的首位是澳大利亞,佔到世界的60%,其次是智利(19%)和中國(9%)。而從儲量來看,智利遙遙領先,佔到世界的近6成,其次是澳大利亞(近2成)和阿根廷(逾1成)。
鋰離子電池的需求持續擴大,而主要原料的供給來源有限。因此,不能再像此前那樣僅僅依賴資源企業和商社,新競爭者開始啟動礦山投資。
![]() |
豐田通商等出資的鋰提煉工廠(阿根廷奧拉羅斯鹽沼)(C)OROCOBRE all rights reserved. |
此外,商社作為傳統的資源開發企業也在加快確保原料。豐田旗下的綜合商社——豐田通商攜手澳大利亞的鋰資源開發企業Orocobre,在阿根廷西北部的奧拉羅斯鹽沼(Salar de Olaroz)從湖水中提取鋰。豐田通商獲得了這個鋰項目的25%權益。
該項目自2014年起,最多每年生産1.75萬噸鋰,到2020年7月將擴建精煉工廠,把産能提高至2.4倍。豐田通商透露,「在純電動汽車需求擴大、獲取鋰的競爭預計日益激化的背景下,將努力確保穩定採購」。
豐田通商還與Orocobre推進在日本福島縣建設氫氧化鋰生産工廠的計劃,到2021年上半年,以年産1萬噸為目標力爭啟動生産。氫氧化鋰被用於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等,適合用於高輸出功率的電池。隨著純電動汽車的性能提高,需求有望擴大。
三井物産攜手住友金屬礦山,向菲律賓的2個冶煉廠出資,製造成為電池材料的鎳和鈷的中間産品。針對鋰,正討論在巴西採購,還計劃在奧地利採購。該公司幹勁十足地表示,「把鈷和鋰視為增長領域,將開拓貿易和供應鏈的新業務」。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