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已進入漲價「超級週期」?
2021/03/04
銅和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正在上漲。有觀點認為,隨著新冠疫苗的普及經濟將快速復甦,大規模貨幣及財政刺激措施也將推動需求擴大。在此背景下,供給的增加將跟不上需求的增長。以美國大型證券企業等為中心,指出大宗商品行情已進入「超級週期」(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以數年為單位長期上漲,之後再下跌)的聲音開始增加。
大宗商品市場的超級週期是指,原油和礦物資源等長期上漲之後再下跌的局面週期性重覆出現。加拿大央行和統計局的論文等顯示,1900年代初以後存在4輪週期。由於分析方法等不同,存在數年的偏差,但上漲週期的波峰是1915年、1949年、1980年、2009年前後,下跌週期的波谷則是1898年、1932年、1966年、1995年前後。從波峰到波谷、從波谷到波峰分別需要15年左右,30年左右形成一輪完整週期。
這種波動為何會出現呢?雖然存在各種説法,但最普遍的觀點認為,資源需求受某些原因影響而激增時,擴大産能需要較長時間,供給增加會滯後,存在一段時間差。一段時間的需求過剩將帶來價格上漲,在供給擴大之後又轉為降價。
智利的銅冶煉廠(REUTERS) |
過去,美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帶來需求激增、戰爭導致供應受損、中國經濟發展等被認為成為契機。2010年以後大宗商品價格進入下跌趨勢,但目前越來越多聲音指出趨勢已經發生變化。
摩根大通證券在2月的報告中表示,「商品價格已進入以2020年為波谷的超級週期的上漲局面」,指出了過去10年的低通貨膨脹時代迎來轉捩點的可能性。作為原因,摩根大通證券列舉了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甦、超級寬鬆的貨幣與財政政策、環境基礎設施投資、美元貶值帶來的投資資金流入等。
不過,對週期論持懷疑態度的觀點也根深蒂固。日本市場風險顧問公司(Market Risk Advisory)的新村直弘指出,「大宗商品的價格長期上漲是隨著供求兩方面的結構變化而發生,但並非以20年1次等固定的間隔發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