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掀起液化天然氣爭奪戰
2021/09/14
在亞洲,受脫碳化趨勢推動,比煤炭更為低碳的液化天然氣(LNG)的需求迅速增長。預計2021年中國的進口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進口國。南韓等也在增加採購,液化天然氣交易價格高漲。如果日本的能源企業厭惡庫存風險,減少採購量,日本今年冬季有可能再次發生電力短缺。
「Coal is dead(煤炭已死)」,日本電力企業的高管開始從亞洲的電力企業聽到這樣的説法。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多的煤炭火力發電面臨的逆風已開始吹到新興市場國家。成為代替品的是天然氣火力發電。天然氣火力發電被認為是邁向零碳排放(Carbon Zero)的「過渡角色」。
首先,中國已開始「爆買」天然氣。中國的海關統計顯示,1~6月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長約3成,增至3978萬噸。此前屬於最大進口國的日本同一時期為3889萬噸,中國的進口量已超過日本。
![]() |
日本JERA的富津火力發電站的液化天然氣接收基地(千葉縣) |
調查公司英國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的統計顯示,預計2021年中國的進口量達到7800萬噸,比2020年增加16%。日本為基本持平的7450萬噸。今後中國的進口量將持續增加,到2050年預計增至日本的逾3倍。該公司的加文·湯普森(Gavin Thompson)指出,「觀察中國液化天然氣需求的重要性正在提高」。
此外,南韓和東南亞也在增加進口。國際液化天然氣進口國組織(GIIGNL)的統計顯示,南韓2020年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為4081萬噸,比2015年增加逾2成。泰國為561萬噸,增至2015年2倍。
需求迅速擴大將導致價格上漲。美國調查機構S&P Global Platts的統計顯示,液化天然氣的代表性現貨價格截至6月底為每100萬BTU(英國熱量單位)超過13美元,漲至2月的逾2倍水準。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産資源機構(JOGMEC)的白川裕指出,「隨著中國、印度和東南亞的需求擴大,液化天然氣在2025年之前或許持續供不應求」。
液化天然氣的價格上漲將給日本帶來2個風險。第一是庫存風險。美國和中國能把天然氣儲存到枯竭的天然氣田裏。日本幾乎沒有天然氣田,缺乏儲藏天然氣的適合地點。液化天然氣在儲存罐內會氣化,難以長期間儲存。
如果錯誤預測需求、過度大量購買高價液化天然氣,採購企業的損失規模有可能達到數百億日元。日本電力企業的高管感嘆稱,「由於擴大採用可再生能源,電力的供需平衡變得容易被打破,越來越難以預測應該進口多少液化天然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