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宗商品行情出現漲跌兩極分化
2022/08/02
歐洲天然氣價格的高漲目前正在通過歐洲將增加液化天然氣(LNG)進口的預期,波及亞洲的LNG行情。市場相關人士透露,亞洲的LNG現貨(即時合約)價格指標目前漲至每100萬BTU(英國熱量單位)逾40美元,徘徊在俄烏衝突以來的最高點附近。
另外,歐洲將自8月起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的煤炭也持續上漲。從發電用煤炭(普通煤)來看,作為指標的澳大利亞産現貨價格漲至每噸410美元左右,徘徊在比俄烏衝突前高出6成的水準。為替代上漲的天然氣而使用相對廉價的煤炭這一情況增加,供不應求的局面正在加強。
7月28日發佈的美國4~6月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速報顯示,出現了機械性地被視為進入經濟衰退的連續2個季度負增長,需求層面的通貨膨脹壓力減退也開始被意識到。美聯儲將在今後尋找放緩加息速度的時機。市場上已出現押注年底加息結束和明年較早時候轉為降息的動作。
在美國,6月中旬以後汽油價格的回落推動了通貨膨脹預期降溫。但是,如果源自歐洲的能源價格走高今後波及全球,通貨膨脹壓力有可能進一步加強。日本綜合研究所的松田健太郎認為「在存在能源供應制約的背景下,各種成本將高居不下,通膨壓力很難輕易減弱」。
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23年,俄羅斯産原油的總供應量將比目前下降2成左右。原油的上漲預期突出,在7月29日的美國市場,作為指標的WTI(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再次突破每桶100美元的大關。容易受俄羅斯産影響的歐洲的指標——北海布蘭特原油漲至每桶110美元左右,比俄烏衝突前上漲14%。
在能源漲價造成直接打擊的歐元區,歐洲中央銀行(ECB)7月進入加息週期。但在德國等地,能源走高本身將削弱經濟主體的購買力,滯漲的風險也在加強。如果通膨壓力並未緩解,即使明知面臨經濟衰退,美聯儲也將不得不維持貨幣緊縮。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浜美佐、大塚節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