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2國就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10月5日達成基本協議,這個佔全球GDP約40%的經濟圈在中國也掀起了熱議,有人將TPP翻譯成「踢屁屁」,認為是針對中國的。歐巴馬也強調TPP的意義:「世界經濟規則要由我們制定,而不是中國那樣的國家」。
那麼TPP到底是不是踢中國屁屁?日本政府日前公佈了TPP談判達成協定的31個領域規則的詳細內容。日經中文網分5次刊登TPP的規則,讀者可以從中體會是不是在踢中國屁屁。
TPP一旦生效,企業在TPP區域內其他國家進行投資時的門檻就會降低。日本企業在人口減少的背景下正積極進軍海外市場,借此便可輕鬆描繪出可實現增長的經營戰略。
零售限制等
在越南將撤銷名為「經濟需求測試(ENT)」的開店限制,該制度讓眾多日資零售企業頭疼不已。
ENT規定意在保護當地的小規模店舖。開店時會對進駐地區的零售店數量及人口密度進行分析,隨後才會頒發許可。
南韓樂天的大型商業設施2號店就是因為這一規定,開店時間整整推遲了半年。由於標準不明確,有希望撤銷的聲音。
馬來西亞將針對便利店撤銷外資限制。同樣在限制較多的通信領域,亞洲眾多國家也將撤銷對外資企業涉足虛擬手機運營商市場的限制。
投資仲裁(ISDS)
禁止政府非法收用外國企業的工廠和資産等行為。設定外資企業無法應對的嚴格限制、使其間接被迫撤出的行為也同樣被禁止。
認為自身被非法沒收財産的企業可以向作為第三方的國際仲裁機構申請仲裁,起訴投資對象國的政府。國際仲裁機構可從全球銀行旗下的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ICSID)及聯合國下屬的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等中進行選擇。
不過,同時也制定了防止濫用仲裁的對策。實際上,企業沒有受損也就不會起訴政府。雖然也有協定不公開仲裁內容,但TPP將公開。
政府採購
關於政府、地方公共團體、政府下屬機構下單採購的公共業務和物品,一定金額以上必須面向外資企業開放。日本已加入世貿組織(WTO)的政府採購協議(GPA),政府下單的6億日元以上的建設工程等也必須准許外資企業參與投標。
越南、馬來西亞及汶萊將面向日本首次開放公共業務。已開發國家也有對外開放的公共業務領域,比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與澳大利亞交通安全局等,估計商機會不斷擴大。
(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