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在中國上海閉幕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聯合公報中表示,將全面動用「一切政策手段」,顯示出對金融市場穩定的強烈危機感。但依賴貨幣寬鬆來支撐經濟越來越困難,同時各國的財政餘力差異明顯。將具體舉措交給各國走鋼絲般的國際合作仍將繼續。
「最近的市場波動程度並未反映世界經濟的基本面」,此次的共同聲明納入了牽制市場劇烈動盪的罕見表述。在此基礎上發出信號表示各國除了貨幣政策之外,還將討論財政和結構改革等「一切政策手段」,採取行動維持增長。
被視為市場動盪震源地的是作為主席國的中國。由於去年夏季以來的股票市場波動和匯率政策,市場對中國的經濟運作信賴出現動搖。再加上美國的加息,經濟減速的中國面臨資金流出,人民幣貶值壓力出現加強。
「希望提出包含具體結構改革計劃和人民幣匯率穩定舉措的一籃子措施」,日本財務相麻生太郎在會議上如此敦促中國。此外,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也在閉幕後的記者發佈會上表示,「中國需要推進基於市場機制的匯率改革」。
另一方面,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表示中國財政仍有餘力,指出在去年底中國領導層確定的擴大財政赤字這一既定路線的範圍內,顯示出支援美國要求各國實施財政刺激的態度,顯示出「政策協調」。
當然,仍看不到政策協調的具體行動。這是因為G20「並不認為現在的世界經濟處於危機之中」(相關人士)。各國一齊進行外匯干預、或像雷曼危機後那樣聯袂實施財政刺激的「‘狹義的政策協調’仍未出現」(同上)。總之具體應對措施將交給各國。
關於市場混亂的原因,從以中國為代表、面臨資本外流的新興市場國家來看,強烈認為去年底的美國加息是最初的導火線。圍繞聯合公報提出的「靈活的」財政政策,各方存在溫度差。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在會議閉幕後,對記者稱「世界經濟好于市場波動顯示出的情況」,暗示出對財政刺激持慎重姿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越匡洋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