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25 星期一

  • 0407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金融 > 日元何以成為「安全貨幣」

日元何以成為「安全貨幣」

2016/10/11

PRINT


  日本陷入通貨緊縮是在18年前。在日本銀行(央行)總裁黑田東彥的領導下,2013年4月日本啟動量化和質化寬鬆政策,結果暫時推動了物價上漲,但由於之後的原油價格走低和消費增長乏力等影響,目前物價上漲正在放緩。最近的5月消費者物價漲幅(綜合)比上年同月下降0.4%。與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漲幅(上漲1.0%)相比,通貨緊縮趨勢更加明顯。

  因此,在出現風險時,買入購買力難以下降的日元——這樣的心理髮揮作用也很容易理解。與其説「日元雖是通貨緊縮貨幣,但仍成為資金的避風港」,不如認為「正因為日元是通貨緊縮貨幣,才成為避風港」。

  下面將話題轉向利率和匯率行情的關係。

  如同日本這樣,缺乏經濟增長力的國家的利率一般都較低。這是由於為了刺激經濟,中央銀行大膽地實施了貨幣寬鬆。日本銀行最初引進零利率政策是在17年之前。雖然此間曾2度出現退出零利率的局面,但還是再次回到超低利率狀態,直到如今。目前在負利率政策局面下,長期利率(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為負0.2%左右,已低於美國和德國。

       「套息交易」的影響

       從一般的理解來看,超低利率的貨幣容易被拋售。因為在利率方面的吸引力太低。但實際上,在投資者對風險投資態度積極的情況下,在投資者之間,借用超低利率貨幣日元,購買利率較高同時匯率波動風險也較大的貨幣的套息交易被認為容易變得活躍。即低利率貨幣容易被拋售。

       不過,在市場陷入混亂時超低利率貨幣就反而更容易迎來買盤。其原因是感到不安的投機者紛紛停止套息交易。在此過程中日元被大量回購,從而致使日元迅速升值。(見圖C)

       關於日元匯率多大程度與套息交易有關,存在各種各樣的觀點,真實情況尚不得而知。但是,假設真如上面所説的那樣,風險越高的情況下日元條件反射般迎來買盤也的確是事實。

      此外,從日本擁有全球最大規模對外凈資産(企業、政府和個人等在海外持有的資産餘額減去負債餘額所得,2015年底約為339萬億日元)這一點來看,日元很容易成為避險地。其原因是,當經濟出現危機的話,日本人將普遍出現希望通過拋售海外以外幣計價的資産、將資金撤回國內的想法。

       當然,「投資者為規避風險而買來的日元的性質並不會永遠不變」(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的植野大作)。如果在財政狀況惡化等背景下,日本出現高通膨局面,日元將難以成為資金的避險地。不過如果通貨緊縮、超低利率的狀態持續下去,市場陷入混亂時,日元升值的現象可能難以消失。

       在投資者因出現某種危機而採取避險行動之際,經濟和市場通常會受到消極影響。而對於日本來説,日元升值還將通過出口等層面對本國經濟構成拖累。因此,日本將遭受雙重打擊。

      在英國公投結果出爐的6月24日,日本股價的跌幅遠遠高於英國、德國和美國。日元升值導致危機加劇,可謂「禍不單行」。今後這種情況恐怕還會出現。這也可以説是日本經濟面臨的難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清水功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74
具有一般參考性
 
6
不具有參考價值
 
11
投票總數: 9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