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外儲4~6月降4.1%,超過雷曼危機
2022/10/08
分析調查公司CEIC的數據發現,G20的外匯儲備自美國決定縮減量化寬鬆的2021年11月至目前總計減少了6.9%。土耳其(減少31.6%)和印度(減少13.4%)等實施干預的國家的外匯儲備明顯減少。
印度盧比最近創出1美元兌82盧比多的歷史新低。對缺乏資源的印度來説,盧比貶值將通過進口物價上升帶來通貨膨脹。
最新的印度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上年同月上漲7%。印度儲備銀行(央行)于9月30日連續4次會議敲定加息。行長沙克蒂坎塔·達斯同一天表示,「為了抑制(匯率的)過度波動,使預期保持穩定,正在對市場進行干預」。
![]() |
美元(REUTERS) |
印度尼西亞正在實施「三重干預」。不僅是買入本國貨幣,還充分利用了外匯的金融衍生品。還拋售短期債,買入長期債,尋求推高中短期債的收益率,提高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推動資金流入。
持有世界最大規模外匯儲備的中國進入2022年也維持減少態勢。截至9月底的餘額降至3.029萬億美元,比2021年底減少7%。按同一期間來看,降幅為7年來最大。
IMF設定了承受金融市場混亂所需的外匯儲備的適當水準。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西浜徹的估算顯示,中國、土耳其、南非等國已低於上述水準。
計算這一水準時,不僅考慮短期債務的償還能力,還將考慮出口銳減、外匯流入減少等風險的承受力。
預計美國今後將持續加息,影響加劇的隱憂正在加強。西浜認為,「必將成為持久戰」。
各國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後,不斷增加外匯儲備的規模,以應對危機。不過,如果維持美元一強的格局,預計貿易收支將惡化,新興市場國家背負的美元計價負債將在事實上增加。如果美國長期維持遏制通貨膨脹的措施,對新興市場國家的影響將加劇,有可能招致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混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