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加息迎轉捩點,基準利率超過物價漲幅
2023/10/26
央行為了抑制企業和家庭的需求、緩解通膨壓力,一直重視通過銀行貸款收緊貨幣的程度。
在美國,商業銀行的工商業貸款為2.7萬億美元,儘管美國經濟表現強勁,但與年初相比減少了500億美元。向大企業貸款時的最優惠貸款利率為8.5%,處於22年來的最高水準。
剩下的焦點是日本銀行的政策判斷。2023年7月靈活化地運用長短期利率操作(收益率曲線控制),將長期利率的上限從0.5%提高至事實上的1%。
日本銀行表示,修改政策是為了「順利維持寬鬆政策」,與利率操作和取消負利率等政策轉變「存在距離」,但這種「護城河」正在被填平。隨著日本銀行為抑制利率而大量購買國債,截至6月底,該行持有的國債佔市場整體的比例(按不包括短期國庫券的市值計算)達到53.2%,超過一半。
在美國利率上升的背景下,日本國內長期利率也有所上升,25日一度達到0.865%,創出2013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準。長期利率接近1%上限,在10月底即將召開貨幣政策會議的日本銀行內部,出現了重新調整利率操作的論調。
目前世界各國央行最為警惕的是資源價格再次走高。進入10月以後,由於中東局勢混亂,原油價格一度暴漲,比歐洲央行的預期高出10%左右。如果資源價格上漲導致企業轉嫁成本的趨勢加強,通膨壓力有可能再次加劇。
美國摩根士丹利估算稱,如果作為國際指標的北海布蘭特原油期貨上漲10美元,會立即將物價上漲率推高0.25%,到1年後再推高0.1~0.15%。摩根士丹利的首席歐洲經濟學家延斯·艾森施密特(Jens Eisenschmidt)指出,「2024年以後可能出現大幅上行風險」。
在遭遇第二次石油危機帶來的高通膨的1980年代,七國集團(G7)的物價上漲率用了5年多的時間才重回2%的水準。雖然多家央行沒有排除進一步加息的可能性,但這無疑體現出他們無法確定經濟和物價前景。世界各國央行參與的國際清算銀行(BIS)警告稱,「走過最後一英里是非常困難的」。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南毅郎 雅典、小野澤健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