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正就構建國際秩序展開博弈。美國為擴大貿易和投資,力爭就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達成妥協,中國主導設立亞投行(AIIB),在金融方面顯示出進行抗衡的姿態。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日前採訪了美國具有代表性的評論家前副國務卿威廉·伯恩斯(現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院長)。
記者:在經濟、外交、安保等各領域,中國的崛起十分突出。依照您對美國外交的豐富經驗,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伯恩斯:亞太地區在21世紀是增長迅速和充滿機會的地區,同時也存在這一時期最重大的地緣政治學趨勢,即中國的崛起問題。伴隨這一現實出現的課題雖然很多,但也並非註定美國會與中國産生糾紛。
記者:美國有避免與中國産生糾紛的智慧嗎?
伯恩斯:我們需要的是讓與中國的合作與競爭並存,然後加以管理。為此,除了建立共同的平臺、採取旨在管理差異的強硬姿態之外,還必須在該地區強化(多邊)框架及夥伴關係。
在這一系列的努力當中,日美間的同盟應該成為核心所在。正因如此,在眾多同盟關係中,(美國)將再次激活日美同盟。同時,同盟國關係,尤其是日韓關係非常重要。
記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中美應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想法。這對今後美國的對華態度將産生怎樣的影響?
伯恩斯:美中關係不僅在美國外交政策中佔據重要地位,而且也會在國際體系變化中變成核心課題。在此基礎上,可以説美國實施的對華政策中會有相當一部分被繼續推行下去。這也可以説是美國實施的(重視亞洲的)再平衡政策。除了歐巴馬政權會在剩餘的任期推行這一政策之外,無論是誰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勝出,也會一直會推行下去。
記者:日美兩國都沒有成為中國主導設立的亞投行的第1批參加成員。兩國與中國的心理戰似乎仍將持續。您怎麼看?
伯恩斯:圍繞類似創設亞投行這樣的案例,最為重要的是,如果能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亞洲開發銀行(ADB)等現有的組形成相互補充,那麼即使是新機構也有其(存在的)空間。問題並不在於是否誕生新組織,而在於其如何構成。
在這一點上,美國和日本均應持積極態度,而且應共用建設性的利害關係。這是因為,通過使眾多標準更加明確,可以引導(亞投行等)成為有效發揮作用的機構。
記者:您是否認為將來日美兩國有可能參加亞投行?
伯恩斯:當然有可能參加。但是,這需要建立在眾多項目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同時還存在眾多標準和機構將如何發展下去的問題。我認為進展順利的話,將來日美兩國沒有理由不考慮(參加亞投行)。
記者: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地,似乎正在強行推進憑藉力量單方面改變現狀。對此,美國將如何應對?
伯恩斯:圍繞南海的領土主權問題,今後應繼續聚焦於國際法和外交的有益性。這種做法在這個問題上非常重要。
記者:在日趨自信的中國,似乎出現了認為「美國世紀已經結束、今後將迎來中國時代」的聲音。對此您怎麼看?
伯恩斯:觀察國際社會的局勢可以發現與以前相比更加複雜,處於混亂狀態,而且競爭關係也在加強。我不打算否認這一點。但是,在形成和維護一個地區、乃至全球範圍的秩序這個意義上,對於美國的領導能力和與同盟國的合作,我仍然感到樂觀。
記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5年4月訪美期間與歐巴馬總統舉行了首腦會談,並表明了日本對日美同盟的堅定姿態。
伯恩斯:美國在與穩固的同盟國構建密切的合作關係時,會成為最好的存在。此外,我長期以來一直積極評價日美同盟的重要性。實際上,如今的日美關係正在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猶如基石一般的存在。借助日美同盟,美國今後在亞洲可以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推進戰略性舉措。
威廉·伯恩斯(William J. Burns):在英國牛津大學學習國際關係論。歷任美國駐俄羅斯大使、助理國務卿和副國務卿等職務。現年59歲。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春原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