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中國抗戰勝利70週年,在日本稱為戰後70年,正如這種表述的不同,中日兩國對這個話題也有不同的視角,但我們確信兼聽則明。日經中文網將刊登「70年」系列文章。希望通過這一組文章和讀者一起冷靜思考……
就第2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及今後的企業經營等採訪了京瓷榮譽會長稻盛和夫。
記者:您如何概括日本戰後70年的歷程?
稻盛和夫:戰爭之後糧食短缺,産業也處於毀滅狀態。為了跨越這種逆境,日本人全員拼命努力。在戰爭的廢墟中,類似索尼和本田這樣的創新型企業像彗星一樣不斷湧現,日本經濟完成了令世界瞠目結舌的發展。
這種勢頭在1990年前後的泡沫經濟時代達到頂點,隨後陷入了停滯。在富裕之後耽于享樂,是人之常情,這或許是自然而然的趨勢。
|
稻盛和夫 |
記者:日本擺脫停滯的關鍵將是什麼?
稻盛和夫:在全世界不斷誕生強大企業的背景下,如果眾多日本企業在狹小的市場形成群雄割據,將難以贏得競爭。應全麵糰結起來,形成在世界範圍內通用的實力,有時需要進一步推進合併等舉措,拋棄「小異」,求「大同」。經營者不應滿足於「一國一城之主」的局面,而應鼓足勇氣,致力於推動行業重組等。
此外,能否使員工內心匯集一處也非常重要。在我參與的日本航空的重建過程中,數萬名員工的內心統一到了相同方向,但在金字塔型的具有官僚作風的大企業組織裏,使員工齊心協力非常困難。但如果不受論資排輩等慣例的束縛,環顧整個企業,肯定會發現能帶動大家的人才。
記者:京都企業日趨活躍。企業應該學習哪些方面?
稻盛和夫:如果比較相鄰的大阪和京都,顯著的區別在於,與大阪企業紛紛打算將總部遷往東京相比,京都企業都不打算離開京都。政府機構和資訊雲集的東京在很多方面非常便利,但京都企業和經營者卻敢於拒絕東京,以「走自己的路」的氣概一路走來。我認為這有助於形成獨特的技術、産品和服務。
記者:在迎來戰後70年這個節點之際,圍繞歷史和安全保障的討論非常熱烈。對此您怎麼看?
稻盛和夫:二戰結束時我是在初中二年級,當時居住的鹿兒島市由於連日的空襲而化為一片焦土。作為了解戰爭的悲慘的人,我認為日本人必須具備「忍耐的勇氣」。應堅持專守防衛,不會有國家向熱愛和平的日本民族亮出牙齒。但是,聽到最近安保法制的討論等,感到與「忍耐的勇氣」相比,「向前邁出一步的勇氣」佔據了上風,因此我對未來感到擔憂。
記者:在今後的世界上,日本應承擔的責任是什麼?
稻盛和夫:希望重視親切之心和款待之心等日本人自古以來擁有的和善本性。今後,雖然日本經濟並非處在不斷變強的局面下,但如果日本人的「美麗內心」傳遞給世界,會吸引很多國家和人民。
記者:今後的企業經營應何去何從?
稻盛和夫:此前資本主義一直以慾望作為引擎不斷發展,但如果走向極端,將像雷曼危機那樣,極端貪婪將導致經濟破産。如今需要的是轉變為將自己置於兩旁,為他人盡力的「利他之心」生存下去。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西條都夫
稻盛和夫和夫:1955年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1959年創立京都陶瓷(現京瓷),1984年創建第二電電(原DDI)。通過「盛和塾」致力於培育經營者。現年83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