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摩擦改變全球貨物流向
2019/04/11
中美兩國的貿易戰發生至今已經過去1年,全球的貨物流通發生了改變。在大豆方面,巴西産大豆取代出口受中國反制關稅影響而減少的美國産,不斷崛起。而在液化天然氣(LNG)方面,亞洲和大洋洲生産國也在爭取曾被美國奪走的中國需求。貿易戰帶來中國經濟減速等風險,另一方面也使得資源型國家面臨更多商機。
巴西的大豆田(reuters) |
中國2018年對來自美國的廣泛進口産品徵收了反制關稅。美國産的進口成本增加,中國改為從其他國家採購食品和能源等。
日本大型商社丸紅在位於巴西南部的面朝大西洋的港口城市設有穀物出口設施,2018年這裡發生了異常變化。往年秋季出口商品會從大豆轉變為玉米,而2018年秋季對中國的大豆出口卻迅速增加。2018年9~12月合計出口量增至上年同期的約2.5倍。
丸紅解釋稱,「秋季以後不斷有來自中國的大豆洽購」。「特需」出現的契機是中美兩國的貿易戰。中國是每年採購約9000萬噸的世界最大大豆進口國,2018年夏季為對抗美國川普政府的制裁關稅,對美國産大豆徵收了25%的反制關稅。
中國對美國産大豆的進口出現銳減。中國的貿易統計顯示,2018年的進口量僅為1664萬噸,較上年幾乎減少一半。在抵制美國産的同時,中國將巴西選為彌補國內需求的新採購來源。巴西産大豆的進口量達到6608萬噸,比2017年增加3成。
美國的存在感下降
由於被「趕出」佔大豆出口6成的最大市場中國,美國轉而擴大對其他亞洲和歐盟的銷路。2018年度(2018年9月~2019年8月)對歐盟出口截至3月下旬達到674萬噸,達到上年同期的2.3倍。對泰國等亞洲和大洋洲的銷售也增長近3成。
但是,這些未能抵消對中國出口的下滑。美國大豆2018年度的全部出口量預計比上年度減少1成,降至5103萬噸。與增長4%的巴西(7950萬噸)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美國大豆在市場上的存在感難免會下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