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乒乓打破中國壟斷有「球」相助?
2017/05/27
圓圓的塑膠球的性質是否確實如此不同呢?乒乓球的材料於2014年10月從長期採用的賽璐珞改為不易燃的塑膠。以此為轉捩點,有選手停止參賽,現在從事製造的除了尼塔庫之外,只有中國和德國的企業。但即使同樣是塑膠,各國使用的材料也不盡相同,加上採用塑膠的歷史較短,製造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因此製造出的球的特性被認為存在明顯差異。
「中國選手用熟悉後可能會變得更厲害」
我還造訪了位於東京千代田區的尼塔庫總部。該公司常務外山桂和古河乒乓球工廠的次長江川仁介紹説,「我們的乒乓球的特點是,與中國和德國製造的球相比,飛行穩定、軌跡規則、不會破」。我聽到這番話時覺得是他們在誇耀自家産品。不過,在把各公司的球切割成兩半,對截面進行比較後,我大吃一驚。
由於都是接合兩個半圓球製造的,內側能看到接縫。不過,尼塔庫的球接縫基本不明顯。二者的差別一目了然,果然符合重視品質的日本企業的風格。雖然不知道是否真的「不會破」,不過厚度相差這麼多,可以想像球的穩定性肯定也大不相同。
![]() |
國際比賽上使用的乒乓球的截面。上圖為尼塔庫的産品。下圖為中國産品,內側接合部的接縫非常明顯 |
不過,大家都想知道尼塔庫的球是否對平野的打法更有利。作為乒乓球提供企業,也許因為不能説是否對特定選手有利或不利,二人推測説,「如果飛行軌跡不規則的話,較之於像平野那樣在球剛飛過球網就擊球的選手,離開球臺一定距離擊球的選手更不容易打。應該不存在對哪一方更有利的情況」。
另一方面,各企業生産的球的反彈力在國際乒乓球聯盟規定的標準範圍內也存在微妙差異,彈力以德國製造>尼塔庫製造>中國製造的順序逐漸增大。二人就球的旋轉表示,「還會受到膠皮的材料和打法影響,因此不能一概而論地説容易旋轉還是不容易旋轉」。
不過,在亞錦賽中,中國選手對不同於以往的球感到不知所措可能確實是事實。江川次長也表示,「我們的球飛行軌跡規則,是能體現出技術差別和實力差別的球,原本就實力強大的中國選手用熟悉後可能會變得更厲害」。
面向世錦賽,中國不但會詳細分析平野的速攻打法、發球以及接球的球路,應該還會針對日本製造的乒乓球採取充分的對策。想再次擊敗中國選手並不容易。期待平野和石川首先能打破中國選手已經連續10年獨佔四強的局面。光憑達成這個現實的目標,應該就能翻開乒乓球史的新篇章。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北川和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